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企业发现保护其关键信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雇主/雇员、第三方承包商、供应商和竞争者之间围绕哪些数据能被复制和传输产生了冲突。

印度没有专门的商业秘密法。但是,印度的法院可根据各种法规保护商业秘密,包括合同法、版权法和公平原则,有时会依据涉及保密协议的普通法诉讼规则。《2000年信息技术法》第72条还规定了一些保护,但仅限于电子记录。

商业秘密所有者可获得的救济包括:

-阻止被许可人、雇员、经销商或其他方披露商业秘密的禁令;

-被退还所有的机密和专有信息;以及

-获得因商业秘密被披露而遭受的损失赔偿。

合同法

在印度,一个人受合同约束不披露秘密向他们透露的信息。即使没有正式的合同,印度法院也会对违反机密信息的人下达禁令,承认本应保密的信息的重要性。

合同有助于保护雇主/雇员、合同制造商、经销商或任何其他获得商业信息的人之间交流的保密信息。

版权法

在一些案例中,法院已承认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客户信息为版权材料。

在运营过程中,企业会定期收集数据,并进行系统或有条不紊地整理,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电子方式访问,可用来分析业务盈利能力或客户行为,或维护商品库存。因此,数据库对于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可让他们顺利运行并规划发展。

数据库受版权法保护。《1957年版权法》第2条(o)款将汇编,包括计算机数据库,定义为“文学作品”。

在关于汇编的Govindan诉Gopalakrishna一案中,法院裁定,尽管汇编的原创性不大,但仍受法律保护。因此,任何一方不得盗用或占用另一方的智力、技能或劳动成果,汇编作品也是如此。

目前的法律立场是,每一项努力、每一个行业或每一种技能都能产生版权作品,但只有如下作品会受到保护:

-特征上有所不同;

-包含智力上付出;

-包含最低程度的原创性。

证明信息的机密性

在Ritika诉Biba Apparels一案中,原告的服装设计被侵权。法院的观点是,如果原告寻求关于商业秘密的禁令,其必须说明具体的商业秘密是什么以及以何种方式拥有该商业秘密。如此法院才会考虑授权禁令。原告不说明商业秘密,法院不会对被告下达法院令。

在Emergent Genetics India诉Shailendra Shivam及其他一案中,法院指出:“关于机密信息的性质和质量的诉状至关重要,缺乏该材料,机密问题就不存在。”

因此,商业秘密案应明确指出保密的主题信息。除了辩称信息保密外,原告还要证明其已作出合理努力来保持机密性。如果信息所有人不能证明,信息有可能失去机密性。

总结

目前,印度商业秘密法以公平原则和普通判例法为基础。总体而言,其法学依据是在雇用期间获得机密信息的雇员应对雇主承担义务与责任。

印度关于商业秘密的法学在以下几个问题上并不清楚:

-机密信息侵权案的损害赔偿范围;

-企业竞争者对商业秘密的窃取;以及

-诉讼期间的程序保护措施。

未来商业秘密法的颁布有望解决上述问题。与此同时,企业所有者应采取保护商业秘密的措施,遵从以下最佳实践:

-让雇员认识到机密/敏感的企业信息的重要性;

-起草工作环境中的商业秘密政策;

-开展尽职调查和维护不披露协议;

-与雇员和分享商业信息的第三方签署雇用/保密协议;

-定期进行商业审计以查找可能的泄露;

-结合使用技术和法律解决方案来保护数据库。(编译自www.managingip.com)

翻译:罗先群 校对:刘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