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早在2014年,爱立信公司起诉印度本土智能手机厂商Intex侵犯了其与2G和3G设备技术相关的8项标准必要专利(SEP)。印度德里高等法院的独任法官裁定爱立信胜诉,并计算出了公平、合理和非歧视(FRAND)的专利使用费率,并指示Intex预付50%的专利费,以及50%的银行担保。

法官认为爱立信的专利是有效的、必要的,并且被Intex侵权。在确定专利使用费率时,法院认为爱立信证明其遵守了FRAND义务,而Intex则是不情愿的被许可人。

随后,双方在2018年提出了2项交叉上诉。Intex不同意对其作出的FRAND裁决,而爱立信的上诉则声称,应要求Intex支付全部的专利费,而不是50%的预付和50%的担保。德里高等法院的合议庭现已对上诉案作出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决。

Intex和爱立信的论点

在口头辩论中,Intex对爱立信专利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声称必要性没有被认可[Intex向印度竞争委员会(CCI)对爱立信提出了申诉],因此,爱立信有责任证明其专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但爱立信并没有证明。Intex公司还指出,在SEP问题上,如果实施者是一个不情愿的被许可人,不能以此为由批准SEP所有人的禁令要求。

针对Intex的论点,爱立信陈述称,Intex是在经过多年漫长的谈判后才向CCI提出申诉的。在谈判期间,爱立信向Intex提供了SEP清单、权利要求映射图和测试报告,这些都证明了Intex的行为侵权。爱立信还使用欧洲法院对华为诉中兴案的意见来支撑其立场,欧洲法院指出,FRAND协议要求“被指控的侵权人”首先获得许可,然后才能保留其在后续阶段挑战SEP有效性和必要性的权利。

爱立信还提出,Intex公司关于系争专利无效的指控是马后炮,独任法官在处理该问题时称:“在看过被告提出的反对意见和原告的答复后,初步看来,诉讼专利是有效的,法院没有发现被告提出任何可信的辩护理由。”

因此,Intex在这个阶段对有效性和必要性的质疑缺乏依据。爱立信向法院指出,它只想为其所有的研发努力得到合理的补偿,但Intex是一个不情愿的被许可人,它不遵守规定完全是故意的。

判决

在听取了双方的陈述后,法院承认某些外国的判决具有说服力,并愿意在必要时应用这些经验。法院深入研究了SEP的含义、其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标准的类型、标准制定组织、法律的作用、许可、FRAND条款、SEP所有人的义务和FRAND协议等。

在详细分析了现有制度并仔细考虑了世界各地的判决后,法院不同意Intex的观点,认为“无论是禁令还是临时支付使用费的指示都是有效的补救措施,因为它不仅仅会让侵权产品的成本小幅增加,而且会完全禁止侵权”。

法院还指出,“如果SEP所有人被禁止寻求禁令,那么侵权者就没有什么理由同意或真诚地与SEP所有人进行许可谈判”,这也会在临时阶段给SEP所有人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使SEP所有人失去任何创新的动力。

关于侵权问题,法院采用了“间接”的侵权测试,指出如果一项专利映射到一个标准上,而被告的设备实施了该标准,那么该设备显然侵犯了该专利。法院认为,这一测试是证明SEP侵权和必要性的“可靠和较好的方法”。即使一项专利的侵权被初步确定,也可以发出禁令。

最后,法院认为,Intex在向CCI的申诉中承认爱立信的系争专利是行业标准,并向欧洲电信标准协会称这些专利是必要的,援引CCI的管辖权本身就表明Intex知道自己在侵犯系争专利。

最终,德里高等法院的合议庭认为系争专利是必要的并被侵权,而且独任法官确定的使用费符合FRAND条款。合议庭还接受了爱立信的上诉,指示Intex支付全部专利费。

该判决的意义

这一判决让SEP所有人松了口气。该判决还注意到了英国、美国、欧盟、德国、荷兰等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判决,并详细讨论了SEP、许可和FRAND条款的各个方面,恢复了利益相关方对印度法律框架的信心并激励了创新。(编译自www.managingip.com)

翻译:罗先群 校对:刘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