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神经网络的创造性让一些人开始考虑是否需要改变美国现行的仅对人类创造的作品授予版权保护的法律。
能够自动生成文本段落或数字艺术的生成模型正变得越来越流行,人们使用他们撰写奇幻小说、销售副本以及制作模因(meme)和杂志封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化,由软件自动创建的内容无论好坏都会涌入互联网。这些内容可以受到版权法律保护吗?
以时尚杂志《Cosmopolitan》近期发布的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杂志封面为例:一个身材高大的宇航员行走在行星表面,背对着的是黑暗的、散布着看起来像星星和气体之类物体的天空。这幅画面是由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的模型DALL-E 2生成的。创意总监凯伦.程(Karen Cheng)称其尝试了各种文字提示来指导DALL-E 2制作完美画面。
谁拥有版权?谁是这张图片的作者?
版权律师迈克.沃尔夫(Mike Wolfe)称,答案可能取决于创造某一事物需要多少人工输入。
沃尔夫指出:“在人工智能在作品创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情况下,仍然有一些获取版权保护的途径。即使人工智能非常强大,人类的创造力也可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如果人工智能帮助生成了一首歌曲并添加了低音旋律,创意专业人士可以填补空白以制作一段具有凝聚力的音乐,从而使作品更加完整。”
沃尔夫称,这在实践中可能意味着主旋律或低音旋律可以被第三方自由使用,因为这些是由机器生成的,不受版权保护,但人们不能逐个音符复制整首歌。然而,将人和机器劳动分开可能并不容易。回到《Cosmopolitan》封面的例子,图像的哪些部分由DALL-E 2创建,哪些部分由人创建,并不十分清楚。
创作者通常对模型的输出施加最小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像DALL-E 2这样的视觉艺术系统。例如,许多人尝试使用类似的系统,如Craiyon或Midjourney,只修改文本提示,而不影响生成的图像。根据美国版权法,这些图像在技术上不受版权保护。根据美国版权局的报告,“要获得作品的‘署名’资格,作品必须由人类创作。”
位于密苏里州的软件公司Imagination Engines的创始人斯蒂芬.泰勒(Stephen Thaler)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他试图为一张其声称“由机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算法自动创建”的数字图像申请版权,但遭到版权局的拒绝。他希望将其软件登记为图片的作者,考虑到他拥有这台机器,他希望获得图像版权的转让权。
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八款授予国会保护知识产权的权力:“通过保障著作者和发明人对各自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的期限内的专有权利,来促进科学和实用艺术之进步。”
泰勒的律师瑞安.艾博特(Ryan Abbott)认为,美国版权局拒绝他为人工智能注册作者身份的做法是错误的。艾博特称:“人工智能能够在没有传统人类作者的情况下进行功能性创造性输出,通过版权保护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对于促进具有社会价值的内容的生产至关重要。在当前的法律框架下,提供这种保护是必需的。”
但并非所有法律专家都同意他的观点。沃尔夫称:“创作者应该始终有责任证明他们获得的版权能使公众受益。在我看来,机器并没有承担这种负担。授予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权利目前似乎不太可能让我们更富有或更先进。”(编译自www.theregister.com)
翻译:罗先群 校对: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