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一些人特别爱拿知识产权说事儿,动不动就指责别人偷了自己家东西。就在前几天,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俄罗斯新型高超音速滑翔和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系统“很大程度上”剽窃了美国技术。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简称卫星社)迅速发文回怼。文章首先回顾了俄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深厚的历史积淀,早在20世纪60年代,位于莫斯科城外杜布纳镇的一家秘密航空航天研究公司——拉杜加设计局,就开始了对代号“KH-15”的机载高超音速导弹的研究,其射程约为300公里,最大飞行高度40000米,能够以5倍音速打击地面目标。该系统早已研发成功,并在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空军中服役长达数十年。

20世纪70年代末,拉杜加设计局开始研制一种15吨重的空对地远程高超音速导弹,代号“KH-90”,射程3000公里。该项目多次试验成功,但在苏联解体后被取消。几乎同期,巴拉诺夫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开始了一个独立的高超音速冲压喷气发动机的项目,代号为“冷”。1998年,“冷”在试飞中达到6.5倍音速。工程师们随即开始研究“冷-2”,飞行速度预计能够达到14倍音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位于鲁托夫的“机械制造工艺科学生产联合体”下属的火箭设计局秘密开始了代号“4202”的高超音速滑翔导弹研究。该项目后来更名“信天翁”,于1987年正式获批,以回应时任美国总统里根提出的“星球大战”导弹防御计划。与“KH-90”类似,“信天翁”在上世纪90年代初被迫中止。不同的是,2000年代初,美国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并开始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后,俄罗斯恢复了该项目,并于2013年开始秘密测试。2018年3月,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亲自公开的代号“先锋”的洲际高超音速滑翔武器正是来源于此。

文章指出,美国在冷战时期并未研制出高超音速武器。而根据美国空军和海军的报告,他们分别预计直到2021年和2025年才能拥有此类装备。问题显而易见,美国还没有相关技术,而俄罗斯早已装备服役,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还有必要抄袭美国的吗?博尔顿的言论显然站不住脚。

更值得注意的是,文中特别写到,21世纪初,资金短缺的巴拉诺夫研究所被迫将“冷”的所有试验结果出售给美国,甚至有一枚测试火箭不知何故“流落”到英国,并于2015年拍卖。巧合的是,就在“冷”的文件移交给美国仅仅几年后,美方就在“没有研究基础”的情况下造出了的第一架“X-41”高超音速飞行器。

笔者认为,卫星社怼的有理。指责别国盗窃知识产权总要讲点证据,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在所有科技领域都领先,更不能随便说别人的科技进步都是偷的自己的,如此目空一切难免被事实“打脸”。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