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导言
随着全球经济越来越受到创新和无形资产的驱动,企业的价值不再局限于有形资产。认识到这一转变,新加坡已经采取措施制定并启动了专门针对无形资产的披露框架。
2023年9月4日,新加坡会计与企业管理局(ACRA)和新加坡知识产权局(IPOS)联合推出了《无形资产披露框架》。该框架是《2030年新加坡知识产权战略》的一部分,也是帮助企业将其无形资产商业化的关键一步。
这个新的框架是在新加坡于2022年12月14日至2023年2月28日就拟议的无形资产披露框架进行公众意见征询后推出的。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可参阅新加坡早前发布的标题为《关于拟议无形资产披露框架的公众意见征询》的法律更新。最终确定的框架包含了对拟议草案的修订,以回应在公众意见征询期间收到的关于技术和实施事项的反馈意见。
该框架通过概述企业在报告中披露其无形资产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使企业能够披露和传达其无形资产的价值,例如品牌价值、专利、注册外观设计、人力资本或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它还详细说明了披露的“四大支柱”以及每个支柱的要求,并就企业如何披露其无形资产提供了指导。
本文将介绍该框架的主要特点以及企业可能希望考虑采用该框架的原因。
无形资产披露框架的主要特点
该框架力求使企业能够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关于企业无形资产的一致信息,以便对企业的业务和金融市场前景作出更明智的评估。
无形资产的定义
根据公众意见征询期间收到的反馈意见,对该框架中定义的“无形资产”和会计准则中定义的“无形资产”进行了区分。根据这项自愿性框架,新加坡鼓励企业披露会计准则所认可的无形资产(例如人力资本和/或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新加坡规定的会计准则所定义的无形资产是框架中定义的无形资产的一个子集。
该框架将无形资产定义为“通过其经济属性表现出来的非货币资源:它不具有物质实体,但赋予了其所有者权利和/或经济利益”。
披露的内容以及方式
该框架的披露原则以战略、识别、评估和管理(SIMM)四大支柱为基础。总体而言,这些支柱共同构成了一个结构,以指导企业以具有一致性和系统性的方式披露其无形资产。
企业在向利益相关者披露其无形资产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报告格式。该框架不会取代现有的监管或会计要求。
根据公众意见征询期间收到的反馈意见,该框架列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指导原则,这些原则应始终如一地应用于促进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创造机制的交流方面,具体如下:
-重要性:优先披露在创造价值能力方面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关联性:在无形资产披露与企业的整体战略、商业模式和财务业绩之间建立强有力的联系;
-简洁性:仅以简单易懂的方式报告要点;
-可比性:企业实体应报告相同或相似的指标和驱动因素;
-未来导向性:阐明所披露的无形资产的选定信息和数据如何有助于提高企业在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
企业可以将无形资产作为年度报告的一部分或在独立报告中披露。在理想的情况下,独立报告应与财务报表一起公布。
披露的意义
正如在对公众意见征询的回应中所强调的,企业采用自愿性框架的主要好处包括:
-在支持业务目标和/或降低风险方面,拓展更多融资和更好管理无形资产的渠道;
-更全面地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
-更好地宣传企业的发展潜力;以及
-吸引投资或合作的机会。
此外,为了鼓励和激励企业使用自愿性框架,该框架的“实施建议”部分包括三项总体战略:
-展示该框架的实际应用及其成果;
-在行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补充该框架的使用情况;以及
-建设使用该框架的能力。
结语
随着数字化和创新的发展,价值创造可能会由无形资产驱动。该框架使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其无形资产并从中创造价值。通过该框架中的披露程序(即战略、识别、评估和管理),企业将更好地了解其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资产。更重要的是,该框架的引入标志着向将无形资产视为价值创造的驱动力的转变。可以鼓励企业寻求有形和无形现实世界资产(包括房地产、知识产权或商品)的资产代币化,从而实现部分所有权、简化交易、提高资产市场透明度并增加流动性。
在这方面,新加坡知识产权机构的数据和数字经济模式(DDE)的多学科方法以及在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和媒体服务团队中的集体技能能够为客户应对实施代币化、知识产权保护以及隐私和数据保护的法律挑战做好准备。(编译自www.lexology.com)
翻译:王丹 校对:罗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