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近年来,云南省版权局紧紧围绕版权强国建设中心工作,着眼版权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版权社会管理,创新版权工作方法,推动版权产业健康发展,有效维护了权利人合法权益和版权市场正常秩序。2019年受理登记作品1160件,历史上首次突破作品登记1000件,创作生产再攀高峰,促进了云南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

  从全年受理登记作品数量上看,在2018年登记作品322件的基础上,2019年增加了260%;从登记作品的类型看,数量最多的是文字作品389件,占登记总量33.53%,其次是摄影作品348件、美术作品280件,分别占登记总量的30%、24.13%;摄影作品数量增加的速度最快,从无到有占到总数的1/3强。

  2019年,云南省版权管理部门着力提升著作权登记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不断优化流程、拓展范围、完善平台功能、强化机构审查标准,确保了作品政治导向和作品质量。一是版权宣传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除“4.26”版权宣传服务周开展集中宣传推介外,年内整合资金和资源,研发开通了云南版权网,与“云南版权”微信公众号联合发力,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版权宣传的时间与空间。利用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版权服务进校区、进展会、进社区等主动服务工作,不断形成版权知识宣传全时段、零距离的局面。二是作品登记服务水平提升迅速。年内,依托云南版权网建设完成云南省版权线上登记系统并上线运行,著作权人可足不出户完成整个作品登记过程。将作品登记工作委托给省新闻出版产业技术中心,配备版权登记专职人员,同时依托有条件的企业、组织在省内设立了4个版权登记服务站,作品登记服务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三是权利人版权意识快速增强。紧紧抓住重点时段和重点领域,广泛发动和吸收著作权登记,仅“4.26”版权宣传活动周现场办理作品登记就达300多份。开展大学生原创作品网上征集比赛活动,吸引省内外35所高校的学生各类作品1329件,评选出获奖作品126件。这些情况说明公众对版权保护及版权运用意识明显增强,有助于维护云南省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有助于解决因著作权归属不明确造成的纠纷。四是版权价值在逐渐显现。从登记作品的版权价值和具体应用来看,出现了像云南智博会图标、文山三七种植基地航拍、极具云南民族特色的阿诗玛美术造型设计、明代航海家郑和像(胸像雕塑)、土豆饼加工技术及配方、古滇国城门、“大益茶”包装设计图案以及呼吁互联网时代的版权保护等一批有地方文化特色和版权价值潜力的作品,为云南省版权贸易打下了一定基础。

  2020年,云南省版权局将继续提升版权治理水平,将云南版权网与云南版权微信公众号进行无缝链接,实现服务功能、宣传活动、信息查询一体化,达到线上版权社会服务多窗口,实现作品登记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三者均衡发展,并结合实际逐步开发版权贸易备案、侵权盗版投诉、案件公开、软件正版化监测、版权交易等系统,完善数字化版权社会服务功能。(记者 林云冬)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