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2019-2021年,广西落实中央资金,选取了特色鲜明、产业规模较大、具有发展潜力、市场认可度高的35个产品实施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在保护工程推动下,各生产主体做好品种培育,强化“地理标志+绿色食品”认证,推进精深加工,灵山荔枝、桂林罗汉果、宜州桑蚕茧、等地理标志农产品纷纷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提升广西农业对外开放新形象,打响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知名度。

  一、灵山荔枝抢“鲜”出口,实现广西荔枝出口零突破

  2020年“灵山荔枝”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同年广西农业农村厅选取灵山荔枝实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重点推进灵山荔枝的品质提升和整体品牌建设,广泛推进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2021年5月31日,一批总重约1吨的灵山荔枝顺利出口加拿大,实现了广西鲜荔枝出口零的突破。6月3日总重约3吨的灵山荔枝陆续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国家。

  二、桂林罗汉果出口,竞争力强,产地优势突出

  2018年“桂林罗汉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9年广西农业农村厅选取桂林罗汉果实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致力打造广西罗汉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目前,桂林罗汉果种植面积达28万亩,年产量30多亿个,原果销售总产值30多亿元。桂林罗汉果系列产品包括罗汉果干果、罗汉果甜苷提取物、罗汉果冲剂、罗汉果浓缩汁、罗汉果茶膏等等,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势头一直保持良好,享有“东方神果”的美誉。

  三、宜州桑蚕茧“一带一路”中走出去的先锋产业

  2018年“宜州桑蚕茧”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0年广西农业农村厅选取宜州桑蚕茧实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宜州统筹推进桑蚕茧丝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全力打造宜州桑蚕全产业链,建设“中国丝绸新都”。宜州桑蚕茧系列产品及丝绸产品通过“一带一路”发展,已出口到意大利、巴西、日本、越南、印度及罗马尼亚等国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