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加强地理标志保护运用也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信阳市市场监管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场监管局的工作要求,以推进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为抓手,不断强化地理标志在促进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着力发展地域特色产业,打造经济品牌,为助力乡村振兴和现代化信阳建设注入强大的动力活力、内生潜力。

立足实际谋划拓展培育路径

选准突破口,找准着力点。信阳因南依大别山,北跨淮河两岸,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和悠久的地域文化孕育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副特优产品,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但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基础薄弱。信阳市市场监管局立足实际,把加强地理标志品牌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先后制定出台了《信阳市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信阳市强化商标、地理标志保护运用三年工作方案》等政策性文件,深入县区摸清特色农副产品基础情况,纳入梯次培育计划。深入企业宣传,现场指导,提供“一对一”全程一站式服务,有序推进地理标志培育和运用促进工作。2020年来,新发展新县葛根粉、光山青虾、商城高山茶、固始鹅、潢川州姜等5件地理标志商标,另外10件地理标志商标正在申报中。

拓展新路径,实现新提升。信阳市市场监管局将地理标志培育工作融入全市加速绿色崛起和乡村振兴进程,在系统内加强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建设,在着力发展地域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产品金字招牌上,坚持“扶持+引导”“培育+示范”的工作机制,建立项目库,加强分类实施,大力推行“产地+产业+产品”发展模式,实现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标志核准企业数量和效益大幅提升,资源优势也有效转化为品牌优势和产业优势。目前,全市地理标志产品24件、居全省第一名,地理标志商标15件、居全省第二名,2021年以来,新增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108家,居全省第一位。诸如信阳毛尖、信阳红、商桔梗、商城筒鲜鱼、固始鸡、潢川甲鱼、光山青虾、南湾湖鲌鱼及美味飘香的“信阳菜”等名优产品,已形成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和竞争新优势。

坚持项目引领强化产业支撑

争取试点先行。信阳市市场监管局经积极协调,国家商标局郑州商标审协中心在2020年9月将信阳作为地理标志申报试点市,设立“商标服务工作站”,深入信阳开展商标便利化改革集中宣讲、与企业签订服务框架协议、派驻企业商标联络员,开展地理标志产品挖掘、培育、保护工作,有力促进了地理标志及早培育、快速申报,成效显著。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地理标志增速明显,新增地理标志商标7件,增长率为87.5%。

高位推动项目。信阳市市场监管局根据市委、市政府“两茶一菜”(信阳毛尖茶、油茶和信阳菜)四化工程的战略部署,把历史悠久、产业规模大、品牌价值高的“信阳毛尖”茶作为地理标志工作的突破口,注重率先培育一批“信阳毛尖”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积极实施项目引领工作。及时研究出台《信阳毛尖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信阳毛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信阳市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组织100多家信阳毛尖生产企业召开专题培训会,动员茶叶龙头企业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专用标志”。2020年,“信阳毛尖”被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2021年被确定为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项目,2022年作为全省唯一一家被批准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目前,已有100家茶企业使用该地理标志专用新标志,其中包含13家茶叶专业合作社,涉及5万户茶农,产值达13.74亿元。

多方协同推进精准对接服务

上下联动聚合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信阳市市场监管局加强工作汇报,研究出台《信阳毛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完善标准体系,实施奖补机制,高标准、高质量筹建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推动市人大常委会将《信阳市信阳毛尖茶保护条例》纳入2023年度立法审议项目,为全市地理标志保护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通过联合市林茶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局等多部门连续多年开展整治规范茶叶市场秩序“百日行动”“春雷护茶”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生产销售“信阳毛尖”、非法印制“信阳毛尖”证明商标标识、违法乱用“信阳毛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价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并将这项工作上升到全省系统统一集中整治规范行动,有力维护了“信阳毛尖”良好的品牌声誉和形象。同时,积极推进地理标志纳入保险业务,促成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信阳中心支公司与信阳市茶叶协会正式签订地理标志保险合同,对“信阳毛尖”商标累计限额投保80万元,率先在全省实现首单地理标志保险,进一步提高了地理标志权利人维权的积极性,有效改善地理标志权利人维权“成本高、赔偿难”的困难局面。

精准服务求实效。信阳市市场监管局聚焦企业所需所求所盼,不断做优做好服务工作。近年来,已相继邀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省市场监管局等专家、领导深入企业和基层单位开展知识产权授课10余场次,培训1200余人次。实施市县两级联动,深入县区、企业现场解决商标、地理标志申报相关问题,及时掌握地理标志等品牌资源转化运用情况,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帮助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22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644亿元,其中1家企业商标质押融资1000万元。特别是针对疫情期间较多茶企经济困难且有强烈申请专用标志意愿的实际,积极筹措资金50万元,为100家企业产品进行检测,出具检验报告,减轻了企业负担,得到广泛好评。通过实施地理标志工作带动,全市3.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10万余人已提前脱贫。同时,通过大力扶持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加强培训和业务指导,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为规范地理标志申报和提升地理标志核准率提供有力支撑,也必将助力全市更多优势产业发展地理标志产品,持续壮大乡村振兴基础,显著提升品牌产业效益。

信阳市市场监管局将不断探索地理标志促进运用工作,完善保护机制,规范申报和使用行为。同时,加大抽检力度,提高监管的靶向性和精准度,与地理标志生产经营单位加强联系和协作,切实维护好全市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声誉,为加快老区振兴、绿色崛起和乡村振兴,为奋力实现“两个更好”贡献出市场监管部门应有的担当和作为。(张向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