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最近,浙江省公布2024年度乡村振兴最佳创新实践案例,其中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报送的“深化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成功入选最佳创新实践案例。这一案例不仅展示了浙江在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方面的创新成果,也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浙江经验”。
地理标志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区域特色经济的“金字招牌”,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2022年以来,省市场监管局以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地理标志全要素保障、全方位保护、全产业链提升的富农新路径。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地理标志590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主体达到3000家,惠及农户达13万户。
省市场监管局积极构建涵盖保护、运用、管理、服务的标准体系建设,通过标准化种养、生产、加工,促进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提升。目前,全省拥有国家标准26项、地方标准137项、团体标准142项。依托地理标志追溯系统,开展地理标志产品溯源管理,实现地理标志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目前,地理标志品字标企业131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主体上“链”管理达到1400余家。
浙江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域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网上申报系统,审核周期从过去60天缩减至现在14天,网上申请使用率达到100%。会同文旅、农业等部门,积极开发以地理标志为主要元素的精品景区和旅游线路,推动地理标志“产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
省市场监管局将地理标志专用标志行政监管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体系,开展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主体实地检查,纠正不规范使用专用标志、不按标准生产等问题。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雷霆”系列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线上线下一体推进,重点查处未经授权擅自使用或伪造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行为。2024年,共检查各类市场主体1521家,立案调查59起,罚没款185.9万元。
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为牵引,深入推进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进一步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抓好体系建设、加大保护力度、推动有机融合,全面助力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毛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