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研发苹果脆片、苹果汁、苹果醋、苹果白兰地、冻干苹果等100余种产品,年加工转化苹果鲜果65万吨、产值突破26亿元,产品出口2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贸易量达4500吨……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阿克苏苹果”以不同形式走出了天山。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着力打造“立法保障+技术升级+融合发展+协同保护”的“四轮驱动”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打造区域品牌,精准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深化行风建设,助推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有力了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以地方立法实现产业规范。针对库尔勒香梨、精河枸杞等特色地理标志产品,该局出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香梨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枸杞产业促进条例》等,规范种植管理行为、统一种植技术标准,从建园、种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等全过程落实标准化的管理措施,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实现一部条例保护一粒果子,一粒果子振兴一方经济。

以技术赋能实现价值跃升。该局推动建成约5567公顷“库尔勒香梨”标准化核心示范园区,并推广人工授粉、土壤改良技术,实现种植订单化、生产规模化,帮助企业在全国300余个城市建立营销网点,助力企业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把“家乡特色”转化为“城市名片”;打造“精河枸杞”十万亩绿色高标准示范基地,引入机械化植树机,实现从人工粗放种植到机械化规模种植的突破,保证机械化率超过85%,并鼓励企业研发枸杞原浆、啤酒、酵素、胶囊等保健、休闲产品40余种,助力创建“果生康”“精杞神”等27个品牌,扭转了枸杞单一干果加工局面,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让“精河枸杞”跳出保温杯;推广水肥一体化、矮化密植等技术,建立起从“田间到市场”的全流程标准化管理体系,使“阿克苏苹果”种植面积达约3.4万多公顷,其中,矮化密植示范园产量较传统模式提升30%,引入抗氧化技术,使种植成本降低30%。

以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该局组织举办“新疆地理标志品牌文化节”“库尔勒香梨文化节”“阿克苏苹果文化旅游采摘季”“精河枸杞交易会”等大型地理标志展示活动,开发“香梨采摘体验”“枸杞养生游”等旅游项目,打造“新疆地标小镇”“阿克苏苹果文化展馆”“精河枸杞小镇”等地标产业聚集区,并打造“地理标志+生态旅游”模式,融合民俗表演、旅游体验、电商服务等,吸引国际国内游客,带动区域旅游增收,实现“以旅带农、以农强旅”的融合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该局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辐射带动10万余农户参与“库尔勒香梨”标准化种植;构建“政府搭台、国企引领、民企参与、村镇服务、合作社领种、农民增收”的发展模式,带动“精河枸杞”种植户走“致富路”,并辐射带动就业3.8万人次;依托浙江援阿“十城百店”工程,“阿克苏苹果”通过统一平台运作、统一仓储服务、统一地域品牌、统一质量追溯,进入了浙江省100余家营销门店,年销售量达40万吨以上,为阿克苏地区种植户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销售渠道。

以协同保护实现健康发展。为更好地促进新疆地理标志产业健康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林草等部门和库尔勒香梨协会,组成维权打假行动组,协调贵州、四川、辽宁、河北、河南等省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开展“库尔勒香梨”地理标志跨区域维权打假行动,有力打击了侵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据了解,今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市场监管局与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市场监管局就跨区域开展地理标志协同保护签订了合作协议,旨在共同促进地理标志产业健康发展,加大对“库尔勒香梨”地理标志的保护力度。(记者何可,实习记者刘松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