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从2月3日起,我每天都会在微信号上以视频的形式教授内家拳居家健身功,现已教到第五个动作了,体验者们都反馈说效果不错。考虑到之后的情况,我打算在这套功法教完之后开设内家拳教学直播,让大伙足不出户也能增强体质。”
说起拳师这两个字,想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那些常年穿着练功服的中老年武术前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家拳代表性传承人夏宝峰却显得较为时尚:他爱穿西装和皮鞋,长相清秀,许多人见完第一眼后都觉得他是名老师或画家。而那些常年来内家拳馆的习武者,衣着也没有什么讲究,有人甚至穿着紧身牛仔裤和裙子就来了。
这就是夏宝峰的教学理念:内家拳主要用于健身和防身,当你需要保护自己的时候,没有时间换衣服,选环境。练武,就是要对突发情况做出反应。
一份写在地契上的拳谱
让他成了内家拳传承人
内家拳,昔日也称剑术,俗名鹅头颈拳。康熙八年(1669年),浙东学派创始人黄宗羲在宁波白云庄撰写的《王征南墓志铭》一文中,对中华武术分为内外两家做了阐述,“少林拳以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首次提出了“内家拳”的概念,按黄宗羲的说法,内家拳起源于宋代的张三峰,明嘉庆年间传至宁波的张松溪后至王征南、夏枝溪等人,形成了完善的内家拳标准。
“当时都是家族内传,因此外界都觉得内家拳已失传数百年了。”生于宁波奉化溪口镇剡源村的夏宝峰是张松溪内家拳的第十三代传人,一身功夫都是跟着父辈们学的。“前不久,内家拳宁波诞生35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中华武术内家拳发源地纪念碑揭碑仪式在白云庄举行,并颁发了‘内家拳传习基地’牌匾,让不少人对内家拳又有了新的认识。”
据夏宝峰回忆,父亲从小叮嘱他:我们祖上是开教房的,这祖传的手艺可不能丢。对爱玩的男孩子来说,这完全是“投其所好”:夏宝峰常和人打得尘土飞扬,父亲最初觉得家门有望,可渐渐发现儿子仗着有几下套路四处顽劣。为了引导儿子走上正道,父亲还是决定将祖辈的故事和内家拳的脉络讲与他听,年幼的夏宝峰听得入了迷。
13岁那年,奉化发大水,奶奶带着夏宝峰来到一间祖屋,从墙角里挖出一块砖,从中露出泛黄地契的一角。奶奶颤抖着展开地契告诉他,“这是爷爷生前埋下的,一是怕今后失传,二是希望你能有所作为。”也正是这几句话,激起了夏宝峰心中的武侠梦。
关掉生意做掌门
一门心思推广拳法
“学拳不可轻泄与人,更不可人前卖弄。”这是父亲对他的教诲,20出头的夏宝峰曾接了母亲的班,做了服装生意。但在闲暇之余,夏宝峰热衷于走遍深山老林,去寻访内家拳的踪迹。
2003年,夏宝峰去铁佛寺的虞山岭上寻找王征南墓,因有古书记载,王征南曾在铁佛寺内教人练内家拳。在旅途中,正巧碰到了一名同样前来寻访内家拳的日本爱好者,听闻夏宝峰有内家拳谱后,他立马决定以10万美金的价格来换,但被夏宝峰婉然拒绝。
“内家拳在国内外都有不小的知名度,作为传统武术精华,可不能荒废。”经过不断思考,夏宝峰毅然停掉了服装生意,一门心思做掌门,带着大家强身健体。
夏宝峰说,这些年来,有几件事是至今难忘的:一是2003年铁佛寺上举行的“武林大会”,隐踪潜传的内家拳第一次公开亮相;二是2004年,正式成立宁波武术协会四明内家拳分会,在白云庄开办拳馆,让这项原先的秘术有了新鲜血液;“同年,我还在白云庄黄过草堂举办首届内家拳文化学术交流会。”2009年,内家拳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夏宝峰自成了这项功夫公认的传承人。
宅在家里也要动起来
推荐最近可以气养生
这15年来,夏宝峰教拳的圈子越来越大:从最初的拳馆,慢慢延伸到小学,还成了大学的选修课老师,几乎都是公益教学,再加上非遗中心、社区、乡镇里的各种课程安排,夏宝峰每周都在路上来回奔波,时常也会有来自荷兰、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外国友人打飞的来学习。
光从前两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宁波各界已有3000多人士和2万多名在学校进行过内家拳学习。夏宝峰之前做服装的老手艺也没闲着,很多学员的练功服都是他亲手设计制作的。
“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现在教拳不应该只是让体验者学会一套拳,而是通过练拳的方式,让他们了解如何养生。”夏宝峰曾做过一个详细的市场调查,还做了一个学员身体情况档案库,比较学员练拳前后的身体变化。
在他现在的武馆学员中,大部分都是30至60岁的男性,“这些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平时工作都很忙,来之前有的中年发福,有些有‘三高’,跟我学了几个月,各项指标都有好转。”印象最深的是一名中年男学员,在通过练拳降低了自己的血压之后,竟“拖家带口”地叫上11名亲朋好友一起来学。
“与其被动生病,不如主动打拳!”为了让宅在家里的人动起来,夏宝峰近期特意推出了内家拳居家健身功法之修身养性功,“这是在内家拳古传贯气决的基础上,结合易筋经、八段锦等多种功法形成的升级版,简单易行,不受场地、性别、时间限制,集中精神、用最大力气去做,有微汗发生,会感觉浑身有劲。”(记者杨静,通讯员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