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近期,福建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漳州圆山水仙花发展有限公司所申报的“中国水仙(漳州)传统花卉艺术”“水仙花传说”,分别取得高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Ⅶ类(传统美术)和Ⅰ类(民间文学)两项名录。

  其中,“水仙花传说”内容涵盖诸多中国水仙传说来源,主要有《龙哥与水仙》《洞庭仙葩》《水仙化斋》《金杯与彩球》《金盏与百叶》《水仙花的传说》六则。其中《龙哥与水仙》最具代表性,该传说是用闽南语讲古和书面记载两种方式进行叙述传承,表现形式丰富又极具漳州乡土特色,包括芗剧、剪纸、绘画、连环画、棉花画等。

  中国水仙花传说传承人截止至今已有6代,包括师传、父传、口口相传三种形式,民国期间的著名学者翁国梁系第二代传承人,其编辑的《漳州民间故事》《水仙花考》列举了有关中外水仙花的六种传说。最年轻的第六代传承人颜雨彤年仅13岁,自2019年开始首次从父亲手中接过这段古老文化的接力棒。

  “水仙花传说”涵盖范围甚广,古今中外都有据可查、有迹可循并相互串联,这些跨时空的传说和符号,将水仙花及其文化纳入一个更宏大的版图当中,极富有文化考究的价值和潜力。据悉,“水仙花传说”作为重点申报项目,漳州圆山水仙花发展有限公司将继续逐级申报漳州市级非遗项目,福建省非遗项目乃至更远。

  此外,“中国水仙(漳州)传统花卉艺术”项目,聚焦漳州水仙花种植面积锐减的存续现况,围绕漳州水仙花的种植、栽培、雕刻以及水仙花文化提出传承的需求和呼吁。漳州水仙花栽培鼎盛时种植面积可达一万两千多亩。近年来,基于水仙花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传统营销方式缺乏规范引导等原因,水仙花市场价格疲软,种植面积也不断萎缩,如今只剩3000亩左右。作为(漳州)传统水仙花艺术的一部分,水仙花雕刻技艺,传承断层情况较为严重,仅有千余名花农、百余名雕刻艺人和传承人在这一领域默默耕耘,最年轻的第六代传承人谢亚蕊也已42岁,年轻人中尚无人取得“福建省水仙花雕刻大师”称号。

  根据《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水仙花原产地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漳州水仙花种植、养护、雕刻艺术纳入漳州乡土文化教材。支持水仙花申报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支持漳州水仙花雕刻艺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是漳州水仙花文化传承的重要一步。(记者梁政,通讯员蔡佳鑫)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