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6月22日下午,经上海徐汇区文旅局倡导、民政局批复,由上海楣梅实业有限公司、上海传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坻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及上海雍荷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担任理事单位的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正式成立。这也是上海首家成立的区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高春明出席成立仪式并致贺词。
今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徐汇区围绕“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主题,结合建筑阅读、徐汇故事、夜间消费等热点话题,将非遗项目的体验、展示和销售搬到“云端”,为市民游客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非遗体验之旅。但在不断借助新的传播方式扩大非遗知晓度和影响力的同时,非遗项目所面临的传承难题也毋庸讳言。
当天选举产生的首届徐汇区非遗保护协会会长任刚告诉记者,作为一种民间技艺,非遗不可避免地有其局限性,申请非遗保护,其背后的潜台词大都是经营情况不太好,后继乏人;作为一种有着鲜明文化特色的传统技艺,区非遗协会就是要搭建一个平台,帮助这些非遗传承人,把产品设计和现代生活相结合,把后期的销售运营这一块补上去,帮助它逐步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任刚认为,非遗传承人大都比较专注于手艺和技术层面,对经营销售和产品的设计创新方面相对比较弱,区非遗协会的成立就是要着力建设这样一个平台,把整个非遗从创作的升级到制作的精良,以及制作以后的销售运营,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一站式的平台。
当天会议选举产生了首届徐汇区非遗保护协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班底。徐汇区作为上海中西文化的交汇地,是近代海派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丰富的经济活动与海纳百川的文化融合,使得徐汇在几个世纪的发展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拥有36个入选项目,其中“上海剪纸”“乌泥泾(黄道婆)手工棉纺织技艺”“龙华庙会”“黄杨木雕”4项为国家级项目,市级非遗名录项目20项、区级非遗名录项目12项。非遗传承人78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位,上海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位,徐汇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8位。(记者 张文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