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10月14日下午,湖北来凤县民族小学热闹非凡,该校每周三下午的特色活动课如期开展,除各种球类、书法、美术、舞蹈等活动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传承工作在学校正式启动,该校又增添一项熠熠生辉的民族特色活动。
学校举行了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传承基地开班仪式,邀请78岁的“中国织锦工艺大师”“荆楚工匠”唐洪祥为西兰卡普辅导老师。唐洪祥介绍了西兰卡普的发源地、发展历史及艺术价值,对来凤县民族小学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非遗国宝”为宗旨,实施民族文化进校园,为西兰卡普传承发展作贡献的举动给予充分地肯定。县民宗局、教育局相关领导出席开班仪式。
唐洪祥现场展示了120多年前和现在的西兰卡普珍品,还有西兰卡普披肩、围巾、鞋子等物品,让师生及现场人员大开眼界,啧啧称赞。
开班仪式后,4位师傅给师生上了一堂西兰卡普织锦入门第一课。她们现场展示了高超的织锦技术,向师生详细介绍织机各部件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技巧和方法,手把手指导师生进行穿线、分线等入门技术。师傅讲解细致,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心记,用手操作,学习氛围十分浓厚,现场掌声不断。
据专家介绍,西兰卡普是土家族传统手工织锦,土家语称谓西兰卡普,意为手工织的花,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国家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县民族小学按要求落实了专用教室,添置了4台织机、一台纺车及丝线等设施设备,安排教师学习掌握织锦技术,然后辐射到中高年级各班级。县民宗局把“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传承基地”纳入项目,负责解决投入资金。县教育局把该校重视素质教育的好经验、好作法向全县其他中小学进行推介。
据了解,来凤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土家语、摆手舞、地龙灯、三棒鼓等一大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纷纷进入校园,不断发扬光大,多次受到上级检查人员的好评。(唐孔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