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安徽芜湖市切实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芜湖市将文物安全纳入对县区政府的目标考核体系。

  芜湖市文化遗产资源和保存状况基本摸清:现有不可移动文物836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2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32处,市县级182处。登记文物藏品11667件(套),其中,一级文物有85件(套)、二级文物有291件(套)、三级文物有2007件(套)。全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257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24项,市级77项。这是记者从10月28日上午召开的芜湖市文化遗产保护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消息。

  近年来,芜湖市切实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芜湖市将文物安全纳入对县区政府的目标考核体系,落实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和文物产权单位签订文物保护责任书,明确其直接责任;文物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加强巡查督察,落实监管责任。芜湖市已经连续多年无文物安全事故发生,文物保护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

  《芜湖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已公布。《人字洞遗址保护规划》《骆冲窑址保护规划》《新四军三支队旧址保护规划》等6个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已完成。随着文物保护项目管理水平提升,文物保存状况明显改善。“十三五”以来,共完成了天主教堂墙体保护工程、模范监狱修缮工程等24个文物保护项目。

  文物活化利用工作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社会教育作用更加彰显。芜湖市目前已完成《芜湖旧影 甲子流光》、《皖江秋韵 鸠兹泉珍》、《百件文物背后的芜湖故事》等图书的编印出版工作。芜湖古城内衙署前门、潘家大屋、俞宅、模范监狱等文物建筑维修工作已经完成,古城整体建设利用工作持续推进。市博物馆出台《博物馆商业经营活动管理办法》,开展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2020年,市博物馆入选全省十家“最美博物馆”。

  芜湖铁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芜湖市将非遗保护工作日常经费和专项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确保非遗保护工作正常开展。2名国家级传承人、27名省级传承人、39名市级传承人每年每人分别被给予20000元、7000元、2000元经费补助。2017年1月1日《芜湖铁画保护和发展条例》颁布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芜湖建市历史上颁布的第一部实体法,从法律层面支持芜湖铁画的传承与发展。2019年,50位铁画工匠获得了1800元/每人/每年的工匠补助,极大地鼓舞了铁画从业人员的传承积极性。芜湖市还设立了“芜湖铁画保护和发展专项资金”,由市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芜湖铁画珍品及相关实物和资料的收购、传承与展示场所的建设和维护、锻制技艺的传习以及制作人员的补助等事项。(记者 吴安亚)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