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评选的“2020中华体育文化优秀民俗民间项目”名单揭晓,胶州秧歌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此次获评再次展示了胶州市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非遗保护工作所取得的卓效成果。

  近年来,青岛胶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推动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各类高层级非遗大赛、节会展演中喜报连连,捷报频传。

  “多彩非遗.上合有约”——胶州市构建上合国家非遗交流新平台项目被评为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胶州秧歌、三铺龙拳进校园”获评全国第二届“非遗进校园”十大创新实践案例第一名,3项茂腔精品剧获“第八届山东省戏剧红梅大赛”一等奖,“胶州作古典家具制作技艺”作为青岛市唯一代表性项目参加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展示,胶州秧歌代表性传承人吴英民参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拍摄,“鲁黔有约”——山东胶州·贵州镇宁线上非遗交流活动在央视《朝闻天下》栏目中予以报道。

  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秧歌之乡、中国剪纸之乡,胶州市拥有长达5000年的文明史,期间凝聚形成了大量的非遗文化,目前,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省级6项、青岛市级15项;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名,省级3名,青岛市级15名。最近,“胶州吹打乐”又入选山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公示名单。

  据胶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在非遗保护工作中,该市一直以创新发展为动力,立足优势,深挖非遗内涵,创新传承手段,使具有胶州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传”承好、“走”出去,得到发扬光大,成为擦亮城市品牌的重要软实力之一。

  坚持传承与保护并举,始终秉持一手抓“非遗”传承保护,一手抓推广创新的理念,让“非遗”成为彰显胶州历史文化底蕴的鲜亮名片。每年定期组织开展“传统胶州秧歌冬训”“寻找小小传承人——非遗夏令营”“戏曲进乡村”等非遗传承活动。成立茂腔、山东八角鼓、胶州吹打乐等各类民间文艺社团100余个。连续30年举办新春秧歌会,先后举办五届中国秧歌节、胶州秧歌大赛等文化活动,推出了一大批原创秧歌作品,不断推动“非遗”活动品牌化,叫响胶州“中国秧歌之乡”文化品牌,进一步焕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机活力。

  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展演,胶州秧歌、茂腔应邀赴韩国、意大利、美国、法国、菲律宾、朝鲜、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参加了文化交流演出。《欧洲时报》《光明日报》等国内外媒体均在重要版面进行了报道。2016年,“胶州秧歌、茂腔走出去”入选山东省齐鲁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重点项目。胶州“非遗”已经成为一张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风采的靓丽名片。

  坚持弘扬与创新并重,实施“非遗”文艺精品工程。每年策划一批创作选题,并推出一批重点扶持作品。其中,大型茂腔现代戏《秧歌乡的故事》成功申报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并作为山东省唯一一部戏曲大戏入选了由中宣部、文旅部举办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得到了文旅部领导专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借助各级赛事及演出平台,推出了传统和现代茂腔戏、秧歌舞蹈剧(节目)近百个。舞蹈《豪情鞭鼓俏秧歌》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茂腔戏《桃李梅》应邀参加了在吉林长春举办的“花开桃李梅”同城汇演;2017年,胶州吹打乐《菠萝翠》《胶州秧歌风》参加了由文旅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届民族乐器民间乐种展演;舞蹈《俏秧歌》在山东省第二届全民广场舞大赛中获得第一名;以茂腔元素拍摄的微电影《大孝至简》《药渣儿》分别荣获第五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二等奖和三等奖;2017年,演出的茂腔、胶州秧歌节目受邀参加了由中宣部、文旅部主办的2018新年戏曲晚会,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观众展示了特有的艺术魅力;孔子六艺文化园创作的《黑陶——连年有余》获“2019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青岛赛区)”金奖、创作的《薄胎镂空缠枝牡丹瓶》获“青岛市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金奖。

  坚持繁荣与发展并进,助推“非遗”活态传承。不断壮大专业队伍,成立了胶州秧歌研究会和茂腔研究会,重点对茂腔、胶州秧歌、山东八角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系统挖掘、整理和保护。组织专业人员编写了适合学生使用的《胶州秧歌教材》《胶州秧歌传统曲牌》等书籍和音像制品,并指导成立了100多支学生秧歌队,莱州路小学等3所小学获得全国首批“中国秧歌艺术传统校”称号。各级“非遗”在校园实现了有效传承、蓬勃发展和再度重生。

  据了解,下一步该市将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要求,进一步健全机制,强化措施,让全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弘扬。

  一方面积极推进“非遗在社区”示范点创建工作,利用好全市资源,通过策划举办社区非遗活动,引导非遗融入居民日常生活,维护和营造非遗传承发展的良好生态。并积极探索非遗产业化新路子,在做好传统技艺保护的基础上,鼓励支持民间艺人适度创新,使传统手工技艺向市场需求转变,生产“城市伴手礼”等非遗文创产品,推动非遗更好地传承发展。

  另一方面借助上合示范区商旅文化交流中心建设和胶东国际机场转场运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等平台,更高水平办好中国秧歌节,策划举办上合组织国家民间舞蹈展演和国内外非遗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胶州非遗文化影响力。在扎实做好非遗保护工作基础上,以三铺龙拳等优秀项目为突破点,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力争实现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新突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