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近年来,桐乡市深入发掘“非遗+”新赋能,持续发挥“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互联网”等领域的优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探索完善保护体制机制,进一步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事业。

一、夯实家底,保护“桐乡记忆”。桐乡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与悠久的民间传承。目前,已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个等。2021年,市财政局联合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新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支持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三普文物登记点的维修保护利用等,总规模不超过1000万元。

二、创新开发,增添“文化味道”。通过依托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根植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在市区文化广场、河山镇八泉村、崇福镇运河文化街区等地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民俗活动。活动已连续举办6年,参与人数累计超100万人次,成为风雅桐乡标志性的乡愁文化品牌。同时,积极支持打造“非遗+”模式,对非遗景点和文物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2020年市财政投入文物保护专项资金730.98万元,用于寺庙、老街、古桥等古建筑修缮。

三、活态传承,点亮“非遗之美”。积极构建多级非遗传承体系,截至目前,已建成市级传承教学基地18个,嘉兴市级传承教学基地1个和省级传承教学基地1个。开展全民普及和传承人群培育,累计开班145个,培训人数达8000余人次。启动桐乡市优秀非遗“进校园、进乡村”文化传承活动,探索“传承基地—文化馆分馆—乡村社区”共建共融的文化传承、文化服务新路径,培育老、中、青、幼多级传承梯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