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8月6日,“留住城市味觉记忆 焕新深圳历史文脉”——2021年广东深圳宝安区文化遗产宣传推广活动在深圳民俗文化产业园举行,活动为入选宝安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17个非遗项目授牌,并举行合成号糕点文化博物馆(筹委会)揭牌仪式。

  宝安区是深圳本土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深圳本土文化一个鲜明的标志,这里人杰地灵,物产丰富。著名的“深圳云片糕”“合成号传统小食”“沙井蚝”“公明腊肠”等本土特产名扬海内外;“松岗七星狮”“西乡三月三庙会”等传统文化习俗源远流长,在深圳文化百花园中独树一帜。据介绍,自2005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至今,宝安区一共收录了46个代表性项目,是全市代表性项目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入选各级保护名录项目总体最多的地区,这些项目中有国家级代表性项目2项,省级代表性项目9项,市级代表性项目22项。

  本次宝安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收录了17个代表性项目,创下历次入选名录项目数量之最,种类丰富且各有特点,其中有植物染、木刻画、核雕、锔瓷、古琴、插花等极具宝安特色的代表性项目,也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民间文学《放鸭郎娶皇姑》与起源于神农氏的古琴艺术,“谢氏核雕”传承人胡堂山更是荣获了“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殊荣,填补了深圳市在此奖项上的空白,为宝安的非遗传承增光添彩。

  当天,出席活动的领导与嘉宾为17个宝安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行授牌,并为合成号糕点文化博物馆(筹委会)揭牌。此外,现场还举行了“深圳味觉.百年记忆”圆桌会议,为如何进一步传承弘扬宝安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本土老字号品牌的传播传承对深圳发展的促进作用建言献策。

  宝安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民间文学类:

  《放鸭郎娶皇姑》

  传统音乐类:

  古琴艺术(九嶷派)

  传统技艺类:

  深圳月团制作技艺

  深圳荔枝酒酿造技艺

  双皮奶传统制作技艺

  阿嫲年糕制作技艺

  锔瓷

  传统舞蹈类:

  新桥舞麒麟

  径贝舞麒麟

  黄麻布醒狮舞

  河东醒狮舞

  传统美术类:

  艺术剪纸

  谢氏核雕

  木刻画

  传统插花

  传统植物染色

  传统医药类:

  齐氏理筋诊疗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