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全国现有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原文化部于2010年6月批准设立,是全国首批、山西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范围包括晋中全境和太原、吕梁两市的8个县(区、市),共19个县级行政区域,其中包括太原市所辖的晋源区、小店区、清徐县、阳曲县等四县区。

  太原作为一个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地处汉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错地带、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过渡地带,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多元文化融合共生,形成了太原市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

  晋剧、莲花落、太原锣鼓、老陈醋、剪纸、晋祠庙会、琉璃、砖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世代相传,其所蕴含的晋商文化、农耕文化、手工文化至今仍然传承有序,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文化形态。截至目前,太原市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8项、省级65项、市级160项、县级43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人、省级65人、市级136人、县级286人;共有非遗传习展示中心6个,传习基地25个。

  太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紧紧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始终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工作理念,多项保护措施落到实处,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完善建设机制。近年来,太原市在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落实财政资金、开展抢救性记录工作、完善非遗场馆建设、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按照保护区总体规划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成立太原市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协调、推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工作;印发《太原市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太原市对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增进组成部门和涉及地域间的协同配合;统筹协调相关县区明确建设和管理各项任务,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配备工作人员,落实财政资金,掌握验收标准。

  二是建立四级名录体系。近年来,在普查摸底的基础上,经过推荐、评审、公示等程序,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公布县级非遗名录433项,市政府公布市级名录7批共160项。经过向国家、省积极申报,全市先后有晋剧、太原锣鼓等1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名录,傅山拳法等65个项目被列入省级名录,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范围内四县(区)共有县(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27项。目前,具有太原市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基本列入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代表性名录,实现了分级保护。

  三是加大传承人保护力度。支持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等活动,积极为传承人履行传承义务创造条件。同时积极组织代表性传承人参加文旅部、省文旅厅、太原市举办的各类培训学习和传播交流活动。

  四是开展抢救性记录工程。运用文字、图片、音像、多媒体等方式对非遗项目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运用现代技术对非遗项目传承区域、历史渊源、表现形态、文化价值和濒危状况进行数字化处理、记录和保存,拍摄编辑制作了一批非遗项目抢救性资料。

  五是加强传承体验设施建设。建设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传习展示中心,目前,全市拥有市级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传习展示中心1个,县级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传习展示中心5个(保护实验区内4个),分别为小店区、尖草坪区、晋源区、阳曲县、清徐县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传习展示中心。

  六是开展宣传展示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项目进校园、进部队、进社区展示展演活动;组织开展各类非遗展演展示活动,举办了北京世园会“山西日”太原城市主题展演、非遗春晚、山西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启动仪式暨太原市非遗系列活动等。组织安排各县(市、区)举办系列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坚持在每年重大节庆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微信等多种媒体手段,广泛开展非遗宣传,营造了良好氛围。

  七是“非遗+”助力文旅融合。近年来,太原市不断创新非遗文化的传播路径,探索非遗传承新模式,走出了一条“非遗”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建设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刘家堡非遗小镇,引进重点非遗项目20余家入驻,包括太原锣鼓、太原传统剪纸等国家级项目,传承展示活动有序开展,社会影响逐步扩大,每天有大量的游客前往体验优秀非遗文化。建设小窑头非遗特色文旅小镇,立足小窑头村独特地理位置和优秀文脉资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品味酿造.鉴赏非遗.小窑头大文化”为主题,加大力度吸引24项非遗项目和各类优质文化资源进驻小窑头村。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基地“太原古县城”,整合太原市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优质资源,引进了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老陈醋酿制技艺、太原传统面塑等优秀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中华文化精髓,下一步,太原市将在太原古县城设立太原市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体验展示中心,设立“非遗展示和数字化体验区、非遗直播和研学交流区”两个区域,将太原市优秀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集中展示宣传,打造成为全面展示全市非遗成果的重要公益性文化窗口,使之成为太原市有地方文化内涵的网红打卡地。

  相关负责人表示,太原市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积极作为,守正创新,做好太原市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日常建设和管理工作,促进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真正成为“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文化生态保护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