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近日,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其中民勤曲子戏项目入选,成为民勤县新的“国字号”非遗名片。
民勤小曲戏起源于明初,形成于明代中叶,兴盛于清代和民国时期。民勤小曲戏经过600多年的传承演唱,形成了其他戏曲不可替代的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质。
民勤曲子戏的剧目丰富独特,知道戏名的有460多种,内容多以惩恶扬善、规劝孝道为主,寓教于乐、寓理于情,既诠释历史、反映现实和民俗风情,又传播社会经验、讲述人生哲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趋向,生动传递着中华民族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民勤曲子戏独具特色,遗产丰富,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因其独特的艺术特质而被戏曲专家赞誉“兼具北风南韵,流传西北五省区”“融北方小曲的苍凉刚健与南方小曲的柔美俏丽于一身”,是集民间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诸多元素于一身的综合戏曲艺术。它的起源、发展、成熟和传承、衰微、复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地方戏曲的发展历史,是中国西北地方戏曲的“活化石”。
民勤曲子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不仅对于补充完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中传统戏剧方面的完整性,完善中国戏剧体系,研究南北地方戏曲融合有着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而且对于深入研究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存,推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民勤曲子戏国家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国家级及省、市级传承人,开展剧目、曲目的挖掘整理出版工作,拍摄出版音像片,持续举办民勤曲子戏艺术节和大奖赛,建立民勤曲子戏保护和传承基地及传习所,举办传承人培训班,让更多的中青年曲子戏爱好者参与到曲子戏保护传承中来,组织民勤曲子戏展演及对外交流活动,开展民勤曲子戏进校园、进社区等‘六进’活动。”民勤县文化馆群文馆员石荣说。(记者王菊虹、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