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日前,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式开馆。开幕展览“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分为“大国匠作”“旷古遗音”“万方乐奏”“丝路丹青”“粉墨传奇”“藉器传文”“神州迎春”“盛世重光”八大板块,展出1298件工艺美术和非遗珍品佳作,其中80%的展品是第一次面向社会公众展出,约千件左右。

中轴线上再添文化地标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筑面积91126平方米,地上共6层,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西侧紧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该馆的建成填补了我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博物馆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又新增一处代表国家和首都文化形象、彰显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气象的重要文化地标。

开馆当天,91岁的著名艺术设计家、教育家常沙娜来到了现场。她激动地说:“这么多艺术珍品原来没有好的条件展示,收藏在仓库里,现在可以让大家都看到了。这些瑰宝都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延续,要好好保存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看到。”

玉雕“四大国宝”共同亮相

走进“大国匠作”展厅,玉雕“四大国宝”的共同亮相最令人瞩目,它们分别是翡翠山子《岱岳奇观》、翡翠花薰《含香聚瑞》、翡翠提梁花篮《群芳揽胜》和翡翠插屏《四海腾欢》。其中,《群芳揽胜》是中国玉器艺术史上最大的花卉作品。

在“旷古遗音”板块,观众可以欣赏到晚唐“枯木龙吟”琴、宋代“鸣凤”琴等珍品。在“丝路丹青”板块,可观赏到70余件临摹精品。

此外,观众还可以在“粉墨传奇”板块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在“藉器传文”板块品鉴百位篆刻家以《论语》警句篆刻的百件作品,在“神州迎春”板块欣赏来自天津杨柳青、四川绵竹等地缤纷多姿的老年画。

特设景观呼应冬奥盛事

据介绍,此次展览中80%的展品是第一次面向社会公众展出,大部分展品是中国艺术研究院70年积累的珍藏。展览设计了精彩的互动环节,观众可扫二维码观看、收听展品的讲解,现场还设有拓本、书法、篆刻等演示体验类活动。

“中华瑰宝”展同时也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该馆特别设计了冬奥主题的装置景观《从阿勒泰到北京》,为北京冬奥喝彩。

除了静态的展品展示,此次展览还在多功能剧场设置了动态展示区域。观众可通过微信公众号“中国非遗馆 中国工美馆”预约参观。(记者李俐、王广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