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2月7日,山东青岛市即墨区傅家葫芦雕刻传承人傅文静在即墨区环秀街道景岱社区向居民们讲解葫芦雕刻制作过程。

当日,景岱社区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社区活动,向居民集中展示剪纸、葫芦雕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了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让居民们“零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和魅力,加深保护了解和认知,不断提高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

活动现场,傅文静老师向居民和孩子们介绍葫芦雕刻的历史渊源及艺术价值,指导居民们从简单绘图开始,学习葫芦绘图和烙制的基本技巧。“葫芦”取其谐音“福禄”,代表着吉祥幸福。

她说:“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非遗传承队伍中,让小葫芦‘讲’出更多民俗故事。”居民们的学习兴趣也十分浓厚,有的飞快在葫芦上画着自己喜欢的图案,有的拿起手机拍下老师教的每一个画面,生怕落下哪个步骤。最后,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居民们制作出了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葫芦烫画。“这种非遗进社区的活动很好,可以让孩子们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社区居民刘月英说。

“太有趣了,一张普通的红纸能剪成这么漂亮的可爱的小兔子。”10多名孩子在剪纸非遗传承人宋葵花的带领下,了解传统剪纸艺术并进行了现场体验。活动中,宋葵花首先从剪纸的历史渊源、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等方面,向孩子们作了详细的讲解。现场展示了剪纸过程,一张张红纸,寥寥数剪,就可以剪成栩栩如生的图案,这种神奇的变化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她带领小朋友们从最基本的剪纸技法做起,体验剪纸的乐趣,一个个充满童趣的剪纸作品跃然纸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发挥创意,认真创作起来,让孩子们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教学简单的剪纸技艺,一个个有趣的手工作品就完成了。“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一双巧手”。活动现场,剪纸艺人宋葵花耐心讲解剪纸艺术,居民们学得格外起劲,通过一件件剪纸艺术作品抒发内心的喜悦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景岱社区党委书记朱建波说:“让非遗进社区、让传统文化进社区,我们希望让源自民间的非遗活起来,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和学习传统文化。”(记者张晓帆,通讯员张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