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生态资源丰富,文化绚丽多彩,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有45个中国传统村落。近年来,当地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持续加强非遗项目传承和保护,加大民俗活动推广宣传,探索“非遗+”激活文旅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是台江县苗族同胞一年一度的“敬桥节”,也叫“祭桥节”。活动当天,当地苗寨的男女老少身着盛装,带着煮熟的鸡蛋、腊肉、鱼等祭品,对村里的桥进行祭拜。在方召镇反排村,苗族同胞则跳起被誉为“东方迪斯科”的反排木鼓舞,欢度这一传统的民俗节日。据了解,苗族敬桥节和反排木鼓舞分别被列为贵州省和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一次乡村民俗活动,两种非遗文化相互融合、相继展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为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潜力,反排村通过“非遗传承+旅游发展+农户”的形式,开展了旅游服务、非物质文化等技能培训,推动村内旅游文化产业和一人一技就业发展。同时,当地还建有鼓笙制作传统技艺传习基地和反排苗族木鼓舞传承基地,目前共带动二十余人从事芦笙、木鼓制作及销售,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

目前,台江县有国家级、省级、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9项。凭借传统古村落风貌、反排木鼓舞、多声部情歌、二月二敬桥节、鼓藏节、苗年节等非遗文化品牌,台江县积极探索推进“非遗+节庆活动、非遗+乡村、非遗+旅游”发展,全方位展示乡村面貌,全面展现乡村振兴新气象。

“通过举办元宵节、苗族舞龙嘘花习俗、苗族姊妹节、独木龙舟节和祭桥节等活动,不仅可以保护传统村落和节庆文化,而且更能激活非遗节庆旅游,充分展示了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绚丽多彩的文化,吸引大量中外游客,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并增强了文化自信。”台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建文说。

根据第三方反馈,2022年台江县旅游接待165.34万人次,同比增长23.27%;旅游综合收入17.12亿元,同比增长36.74%。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