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在莆田市紧锣密鼓筹备摄制中。3月8日,福建莆田市文旅局公布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传习所)入选名单,为莆田市非遗文化增光添彩。

本批次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有57人,涉及文枕琴、莆田十音八乐、仙游度尾鼓吹乐、莆田木雕等42个非遗项目,涵盖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5大类别。

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传习所)上榜19个,有莆田木雕、莆田石雕(汉白玉雕刻造像技艺)、郑宅茶传统制作技艺等项目,涵盖传统技艺和民俗文化,其中莆仙传统乐器制作技艺(惠洋十音乐器制作技艺)、吴圣天妃信仰习俗(路口宫上元巡安习俗)、莆田小吃制作技艺(龙花担泗粉)等3处为传习所,其余16个为传承基地。

据介绍,非遗项目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非遗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莆田市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莆田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旅融合。

莆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福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目前,莆田市已拥有1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妈祖信俗,10个国家级、63个省级、330个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拥有11个国家级、92个省级、61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体系与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记者 黄凌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