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近日,重庆市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成立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举行。
据了解,渝中区目前已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4项,其中蜀绣、刘氏刺熨疗法、赵氏雷火灸、燕青门正骨疗法等4项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全区现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7名,康宁、黄敏、刘光瑞等3名专家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今年,渝中区将出台《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并评定第八批区级非遗项目和第八批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同时,还将评定一批非遗培训基地,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基础设施建设,深化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园区“三进”活动,助推渝中文化事业发展。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协会梳理非遗资源,制定发展计划,做好服务,包括推动非遗人才交流常态化,打造非遗人才展示平台等,不断培育、壮大非遗传承人才队伍。发挥桥梁作用,积极探索,整合资源,让非遗项目得以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渝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渝中区已打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创建了5个市级传承教育基地、6个市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接下来还将继续探索非物质文化传承教育新路径,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