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9月19日,《山西非遗蓝皮书: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22-2023)》正式发布。

《山西非遗蓝皮书》是山西省第一本非遗蓝皮书,是山西大学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推出的非遗类“皮书”的首发成果,在山西省的非遗保护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标志性意义。

《山西非遗蓝皮书》不仅为各级政府、有关机构和传承人在内的社会各界推动全省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同时对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非遗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山西非遗蓝皮书》分为八部分,包括序、总报告、分题报告、非遗与文化产业、非遗与旅游融合、非遗保护传承、非遗社会参与以及附录等,总字数约30万字。

其中,总报告两篇分别从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两个层面,论述了山西非遗保护的基本情况、发展状况、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对山西十大类非遗资源的存续状况、保护实践进行了回顾、分析、反思和展望,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山西五千年文明史上下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厚重多彩、蕴藏丰富,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薪火相传的生动见证。

当前,山西启动非遗保护工作已十余年,保护传承不断取得新成效。目前,山西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82个,国家级传承人149人。2023年1月,晋中市正式成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碛口、河曲、上党(晋城)3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稳步推进,调查记录、非遗名录建设、区域性整体保护、传承体验设施、理论研究等保护传承体系不断完善。

《山西非遗蓝皮书》紧扣山西省非遗保护的前沿话题,真实记录非遗保护工作的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并积极开展非遗保护的理论探讨与对策分析,致力于成为全省非遗研究领域较为全面和切近非遗保护工作实践的重要参考书,社会各界了解非遗、关注非遗的窗口。

接下来,山西将通过《山西非遗蓝皮书》为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搭建一个学术与实践交流、交融和互鉴的平台,通过“皮书”系列,形成一批成果,打造一个学术品牌,锻造一支具有实践能力的科研队伍和一支具有理论水平的实践队伍。对全省非遗的关键领域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对新兴领域及时捕捉,对未来方向进行引导探索。(刘小红)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