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3月12日,江苏苏州市政协主席朱民率队视察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情况,为更好地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建言献策。

目前,苏州有昆曲等7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33个、省级项目名录173个、市级项目名录245个。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分别是57名、143名、464名。另有市级以上非遗保护单位326家。苏州认真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着力抓好完善非遗保护体系、提升保护水平、加大传播力度、健全保障政策。近年来,苏州市加强区域性整体保护,建成江南文化(苏州片区)生态保护实验区等4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出台《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苏州市昆曲保护条例》等10多项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抓紧推进《苏州市洞庭山碧螺春茶保护条例》立法工作。同时,积极拓展活化利用途径,推动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水韵姑苏、苏作匠心”非遗之旅成功入选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为全省唯一。

视察组先后走进江苏省苏州昆剧院、苏州美术馆进行实地视察。昆剧院作为昆曲发源地的专业院团,坚持古老的传统样式,纯正的昆剧风貌,继“传”字辈之后,相继培养“继、承、弘、扬、振”五代苏州昆剧人。苏州美术馆正在进行的“龙年新春工艺美术特展(桃花坞木刻·苏绣·虎丘泥人)三宝献礼”展自1月底开展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视察组先后走进剧院排练、演出场所和美术馆展厅,听取有关情况介绍,详细了解两个单位的运营发展状况,实地察看非遗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对已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意见。

市政协副主席刘乐明、李赞,秘书长吴炜参加视察。(记者 陈秀雅)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