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近年来,安徽宣城市积极开展非遗挖掘、保护与传承。全市现有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1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9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1个,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33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12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11人,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77人;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绩溪县),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省级非遗传承基地9家。
宣城市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宣城市文房四宝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宣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宣纸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施行《宣纸保护和发展条例》,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成立了宣纸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宣纸制作技艺区域性整体保护。持续开展全市非遗资源挖掘整理工作,完善非遗四级名录体系。
非遗保护传承经费被纳入年度预算,统筹文化强市、旅游发展等资金,支持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发行专项债3600万元,支持绩溪县历史文化名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推进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支持非遗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荐非遗高技能人才参加各类人才评选表彰活动。通过编制书籍、拍摄专题片等形式普及非遗知识,弘扬传统文化。
定期举办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宣纸文化艺术节等节庆活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打造非遗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发精品研学线路。积极推荐非遗项目参加展演活动,连续举办五届长三角城市非遗特展。支持宣纸小镇等特色小镇发展,推动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首创“非遗人家”项目,引导非遗传承人打造集非遗传承、展示体验、文创销售、民宿餐饮服务于一体的非遗主题体验综合体。(记者 徐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