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千年运河水,碧波映苍翠。沧州,这座因海而得名的城市,也因大运河的流经而兴盛。在沧州市大运河畔,一座结构对称、恢宏典雅的隋唐风格的建筑临河而立,这就是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也是中国大运河沿线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地。

制作国医香囊、体验非遗剪纸、欣赏传统曲艺……市民和游客可以在展馆内体验来自大运河沿线8省(市)1000余项非遗项目,千姿百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市民和游客了解和体验运河沿线的非遗打开一扇“全景式”窗口。

大运河,被沧州人称作“母亲河”。近年来,沧州市依托大运河及沿线各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建成了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沧州水利展示馆、东光谢家坝水工智慧展示馆、纪晓岚文化园等,加快打造大运河文化保护带、运河生态景观带、全域文化旅游带、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带,推动构建“河为线、城为珠、线穿珠、珠带面”的融合发展格局。以文促旅,带动文旅融合,成为沧州文化的亮丽名片。

非遗的魅力源于其悠久历史,非遗的生命力则在于传承创新。

踢腿、弹腿、打拳、抓空……在沧州运河区丽景社区大院内,几十名身着练功服的孩子练得热火朝天。75岁的郭雪迎穿行其间,不时停下脚步,耐心指点。

郭雪迎是丽景社区的一名老党员,也是社区孩子们喜欢的郭爷爷。从7岁起,郭雪迎就开始习武。1996年,他成为了弓撑闭形门的第五代掌门人。也正是在那一年,郭雪迎作出了一个决定:义务授徒。28年来,他免费教授社区的孩子们习武强身,深受孩子们和家长的喜欢。

郭雪迎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就会一直教下去,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从小感受武术魅力,与武结缘,把这项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

近年来,沧州市深挖特色文化资源,积极引导非遗大师、非遗传承人参与公共文化配送,推动非遗进学校、进社区,将优质文化服务延伸到居民家门口。多措并举,厚积薄发,沧州非遗文化正展现时代光彩,滋养文明之风。(吕翔、刘冲、苏舟、孙月玲、初晓)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