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承载着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10月22日,“文化济宁 云端出访”2024国际友城线上交流之非物质文化遗产座谈会举行。日本多久市观光协会事务局长中井浩司、中日创新交流协会副会长马励,以及济宁市和济宁市经开区相关人员出席活动,双方就刺绣(绣球)和扬琴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扬琴具有鲜明的特点,慢奏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声色清脆,快奏时又如潺潺流水般音色明亮。扬琴在明朝末期由波斯传入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日本开始流传。中井浩司阐述了扬琴的艺术特色及发展脉络,并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与济宁的互动,探索更加广阔的交流空间,共同促进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繁荣发展。

鲁绣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也是中国北方民间刺绣的代表,属中国“八大名绣”之一,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鲁绣因地域不同,呈现出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绣品。济宁绣花在鲁西南地区独树一帜,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济宁绣品,宛如历史的画卷,生动详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刺绣(绣球)代表性传承人闫春芳介绍,济宁绣花作为鲁绣的一个品类,所用的绣线大多是双股丝线,俗称“衣线”,故又称“衣线绣”。济宁绣花多以鲁锦等暗花织物作底衬,以彩色鲜艳的双股衣线为绣线,既有鲁绣粗放的特点,也有苏绣精细的讲究。

中日两国同处东亚文化圈,文化上具有共通性,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此次线上交流活动的举行,不仅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两地文化交流的新纽带,也为两地民众之间增进了解巩固了基础。(记者 郝亚松)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