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近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甘政发〔2024〕66号)。其中,21项传统医药项目成功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包含中医药文化、民族医药、针灸、正骨疗法、特色疗法、中药制剂、中药炮制、对生命和疾病的认知等八类要素,是中华传统医学知识的精神内核和精华所在,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医药非遗保护取得了标志性成果和历史性突破。“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等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近年来,甘肃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法》《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要求,大力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加强传统医药非遗保护传承,努力探索形成了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甘肃模式”。系统挖掘和传承甘肃省人文始祖伏羲、医祖岐伯、敦煌医学等中医药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平台,建成岐黄中医药文化生态园、皇甫谧文化园等2个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甘肃中医药大学等5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先后在庆阳、平凉、武威举办大型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传播甘肃特色中医药文化。有序推进中医古籍整理工作,整理出版《敦煌医学大辞典》《武威汉代医简研究集成》等著作。举办全省中医药师承教育拜师大会、岐黄文化论坛、中医经典知识竞赛、科普巡讲等活动1000余场次,印发宣传画、中医启蒙三字经,拍摄制作中医药题材动画片《灵草小战士》,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通过发掘厚重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甘肃省在推动传统医药非遗保护传承、展示体验、传播交流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持续提升了甘肃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