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6月9日,“中国新材料企业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针对近期在美国、欧盟等地区对中国新材料企业的知识产权诉讼以及中国企业国际知识产权纠纷中的应对方案进行了研讨。

  中国首任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高卢麟、中国知识产权法研究会会长刘春田教授、中关村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裘安曼、北京东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琳律师、北京东权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洋、北京合弘威宇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巍律师等法律界专家参加研讨会并发言。研讨会由法治日报社法人智库秘书长伍洲奇主持。

  会上,广东省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源材质”)CEO刘守贵等人,以企业代表身份参与了研讨会讨论。刘守贵介绍了作为行业代表的星源材质发展历程、在欧美遭遇知识产权诉讼挑战并已部分胜诉的现状,以及公司即将面临的其他知识产权诉讼等问题。星源材质的案例,颇具代表性,引起在场专家的极大兴趣,体现出中国企业在国际发展过程中遭遇的难题和挑战。

  对此,以高卢麟、刘春田为代表的专家组发表观点指出,应对国际诉讼挑战,企业要练好内功、坚信法治,做到技术自信,坦然面对国际竞争。专家组认为,企业只有努力从市场、技术、法律、舆论等方面“突围”,全面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理性看待未来、看待诉讼,融入国际市场竞争环境,适应当地法律法规和监管环境,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刘春田对此建议,在商言商,应将企业国际知识产权纠纷限定在技术和商业领域竞争,在技术和商业上将对手比下去,不必过于涉及东西方价值观差异问题。“我们最大的底气是技术,必须信任法律,否则企业无法在法治环境中立足。”刘春田强调。(记者 银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