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家里常见的电器藏着多少件芯片?”“制作晶圆的原材料取自哪里?”6月3日至4日,“知识产权.少年行”小记者体验活动来到南京集成电路创新馆,徜徉在芯片的世界,少年们了解了知识产权的价值和重要性。

在讲解员带领下,同学们先后了解了无人机、电脑、智能音响里的芯片应用,听讲解员介绍芯片发展制造过程,感受到集成电路近年来的飞速发展。

在馆内,同学们坐上IC创新技术未来巴士,游览未来以芯片为基石打造的南京城。通过大屏幕以及机械臂现场演绎方式,了解了IC诞生及制造过程,了解集成电路如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可能。

在IC产业链展区,芯片设计、晶圆制造、芯片制造、测试封装、制造装备5个产业链环节依次展示,同学们对各展台都表现出浓厚兴趣。站在晶圆制造展台前,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的赵研淞同学不断向讲解员提问。在了解整个晶圆制备的流程之后,他说:“原来生活里常见的沙子就是晶圆的原材料,洁白的沙子提炼成硅,再变成圆圆的晶棒,真是神奇。”

中国芯片有着腾飞式的发展历程,展厅将这段历史浓缩在一处小小展柜。在中国芯片创新制造展柜前,浦口珠江小学的陆帅雨点亮一个个芯片展示模块,了解了从应用于小到一部手机,大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各类经典芯片背后的功能和知识。

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朱以恒同学对光刻机这一仪器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此次参观了解了光刻机运作原理,作为集成电路制造中最关键的设备,光刻机对芯片制作工艺有决定性的影响。一片小小的芯片,有的20多层,有的达100多层,蕴含了非常厉害的科技力量。”

南京市致远外国语小学的李泊文同学和南京市力学小学的冯小安同学在参观中发现,芯片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在讲解员分享下感受到了芯片魅力所在。他们都表示,长大后有机会要向研发芯片方向努力,发明出充满创造力的“中国芯”。

南京郑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吕曙伊第一次走进南京集成电路创新馆。她告诉记者,自己首次接触到“芯片”,通过讲解员讲授的‘芯片第一课’,对集成电路产业有了初步印象,了解了多少电子产品有芯片,芯片有何作用,并体验了未来智能交通,直观感受到科技改变生活。

接触到芯片内容,来自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小学部的余一诺并不陌生。“家里很多智能家电通过传感器串联,我们在外面就可以控制空调、电视、窗帘等,这为我们的智能化生活提供了很多可能性。”余一诺告诉记者,随着科技的发达,未来一定会有更多智能交互场景产生,而这一切,都需要努力学好知识,打好基础。

通过丰富的科技体验和互动活动,南京集成电路创新馆深入展示集成电路的原理、生产过程和应用领域。在这片前沿的科技领域里,同学们在一串串闪光的创新制造中体会知识产权保护力量。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设,将更好地保护科技创新成果、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记者童棹凡、胡秋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