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在我国铝工业高速发展、走向世界的进程中,面对氧化铝、电解铝等生产工艺中产生的烟气,如何使之达到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令铝工业始终朝着环境友好、绿色节能方向发展?作为我国有色冶金领域工程设计、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行业领跑者,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沈阳铝镁院”)早有应对,其“电解烟气干法净化系统”专利技术,从2009年申请获批,已在国内外30余个铝厂新建、改造项目中推广应用。7月22日,记者就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的“电解烟气干法净化系统”专利,进行了采访。
在科研中攻克关键共性技术
2008年,沈阳铝镁院在主营业务走出国门的战略实施中发现,电解烟气净化系统是企业必须逾越的关口。是从国外购买技术、设备,还是自主研发一套全新的净化系统,企业决策者和科研人员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沈阳铝镁院研发中心应运而生,环保研发团队专攻电解烟气干法系统,一年后,他们就攻克了这一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申请了“电解烟气干法净化系统”专利。在改善铝电解生产环境,降低铝电解对大气污染的科研竞争中,他们先行一步。
他们引入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全新研发的电解烟气干法净化系统由反应器、除尘器、管道和物料输送系统等结构构成,首次开发了中间—四周反应器和预分离除尘器,使新鲜氧化铝和循环氧化铝同步加入反应器,与烟气均匀混合,无需利用除尘器布袋上的氧化铝进一步反应。还通过新型管道及物料输送系统,形成了控制系统内烟气自平衡、物料自平衡。创新了系统整体配置形式,实现了系统内主要设备最大程度的相互备用。系统成功解决了电解铝生产中烟气净化系统净化效率低、运行不稳定、能耗高、备用系数低、劳动强度大等顽疾,电解烟气净化系统高效、稳定、节能从此成为可能。
在应用中升级形成“专利池”
宋海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沈阳铝镁院节能环保研究所副所长。2008年加入环保研发团队时,他刚刚求学回国不到半年时间。他介绍,电解烟气净化系统是环保研发团队成立后第一个立项课题。在“电解烟气干法净化系统”专利获批后,沈阳铝镁院很快将其应用到总承包的项目中,并以这项专利为核心,不断在应用中攻克技术难题,新申请了15项专利,形成了“专利池”。
回想当初专利技术推广应用的经历,宋海琛记忆犹新。“新技术在应用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难免的,科研人员必须冲在第一线,‘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临近2009年春节,他们冒着严寒为甘肃某家企业进行节能技改,处理现场问题,一干就是一整晚。当他们乘飞机回到沈阳,准备踏踏实实过个春节时,刚刚落地便接到了客户的电话,第二天一大早又飞回了甘肃。
在发展中善于运用知识产权
中铝集团首席工程师,沈阳铝镁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姜跃华介绍,“电解烟气干法净化系统”专利技术应用效果十分显著,以一家年产50万吨电解铝的铝厂为例,应用这项专利技术,每年可节省原料成本160余万元,节省用电成本450余万元。至2019年底,该项专利技术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利润5000余万元。尤其是以“电解烟气干法净化系统”为核心的整套净化专利技术,在国家标准《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发布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参考和推动作用。
2008年,沈阳铝镁院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第四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2013年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辽宁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17年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19年,沈阳铝镁院“铝工业节能环保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挂牌成立,“1+6”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模式成型(1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通过科技创新平台,沈阳铝镁院实现了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姜跃华认为,走知识产权质、量并进,以研发促专利成果、以专利成果促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记者 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