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作为中西部实力最强经济技术开发区,全球知名车都,近年来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不断强化政府引导、政策激励、精准服务,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专利申请、运用与保护,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发明专利。
时下,走进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深深感受到,一项项暖心政策,正激励着一件件专利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一件件活力四射的专利,正催生一个个“行业小巨人”阔步前行;一个个精准服务,正助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迈向新的辉煌。
落户两个“国字号”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远超全国平均
今年前10个月,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183件,同比增长27.2%。其中,东风汽车、美的制冷设备、湖北亿咖通、武汉圣禹排水等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均超过100%。
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数据反馈显示,目前,我国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2.5件,武汉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34件,而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8年的50件,跃升至61件。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数据的背后,是武汉开发区(汉南区)近年来在知识产权工作激励引导、精准服务等方面的持续发力。
发展平台上,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在已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园区基础上,去年7月获批设立中国武汉(汽车及零部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以下简称“快维中心”),今年6月又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快维中心选址南太子湖创新谷,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在湖北省内设立的首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将面向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承担相关领域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快速审查和确权工作、参与专利侵权诉前纠纷调解及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等服务工作。该中心的设立将为推动武汉万亿级汽车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该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历经多方培训,已全部到岗。
知识产权“新政”频出 大奖每项奖百万 项目配套500万元
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作为全国知名车都,沿13公里长的东风大道两侧6公里范围内,聚集企业2万多家,其中,年产值过千亿企业1家,过百亿企业6家,世界500强企业54家,年产汽车百万辆、家电千万台。
为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国家级知识产权快维中心建设,今年8月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专门出台了《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办法及实施细则》。
新政明确,对获得国家级、省级专利奖的单位,给予6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奖励,其中,获得“中国专利金奖”每项奖励100万元;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单位,每件奖励30万元;对于获得国际专利授权的单位,每件给予最高10万元资助,同一发明创造最多可资助10个国家。此外,对上年获得国家、省和武汉市资助的知识产权项目和奖励,区级予以配套,最高500万元;企业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给予最高30万元贴息;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试点)企业、贯标达标企业的,给予5万元至20万元奖励。
新政在武汉市率先对专利人才引进和培养给予奖励。规定企业培养和引入专利代理师、专利管理高级工程师的,给予5000元/人的奖励;培养引进国家级知识产权、全国专利信息等方面领军人才的,给予最高5万元/人的奖励。此外,新政还支持企业开展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工作,上年海外知识产权维权胜诉的,奖励30万元。
启动“139工程” 培育专利拥有量超1000件的企业
精准服务上,武汉开发区知识产权工作中心重心下沉,不间断走访企业了解需求,开展政策宣传、业务培训,指导企业提升发明专利申请质量。
武汉开发区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多次研究并调研区知识产权工作。区知识产权工作中心负责人先后走访了东风汽车集团、东风设计院、湖北法雷奥、格力电器、美的制冷设备、中国城乡、中交二勘院、武汉中科院、湖北鼎龙控股、武汉智权、北京远大卓悦、启迪协信等30多家企业。
针对部分企业融资难问题,该区联合有关金融机构帮助圣禹排水公司、德宝装备公司实现巨额专利权质押贷款;帮助猫人制衣公司通过商标权质押贷款近5000万元。
前三季度,武汉开发区已组织开展4场知识产权培训,区内5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代表参加培训。同时,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已收集1608项专利信息进行挂网交易,对接服务企事业单位160家,与50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全年完成知识产权交易额预计超过3000万元。
当前,该区又启动“139工程”建设,即培育区内专利拥有量超过1000件的企业1家、超过200件的企业3家、超过50件的企业9家。(张于威、丁科、王哲、向才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