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日前,记者从山东济宁市市场监管局获悉,2020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处商标侵权案件199件,案值359万元,罚没286万元,调处专利侵权纠纷34件,有效净化消费环境,为企业提供公平有序发展空间,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再提升再优化。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部署开展了知识产权执法“铁拳”、使用旧酒瓶侵犯商标专用权专项整治等系列执法行动,日常监管与专项行动相结合,不断拓宽案源线索,依法从严查处商标侵权假冒行为。

  对接企业零距离 搭建政企服务直通车

  随着当前创新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知识产权维权需求也不断增多,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对标外地先进经验做法,进一步拓宽政府与企业沟通渠道,建立“知识产权重点保护联系机制”,确定46家单位进入济宁市第一批知识产权重点联系单位库,对重点联系单位实行动态管理,以支持重点入库单位为切入点,逐步扩大重点支持范围,逐渐形成全方位覆盖。

  同时,建立“重点联系单位知识产权联络员制度”,组建知识产权维权联络人员库(28人)、咨询服务人员库(18人),通过安排专人跟进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法律咨询、宣传和维权一对一指导服务。

  维权渠道再扩大 实现纠纷解决多元化

  为应对瞬息万变的技术创新和纷繁复杂的知识产权纠纷,济宁市加强维权援助机构和调解机构建设,着力构建便捷高效、多元畅通共赢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据统计,全市培育中国(济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1家及工作站6家,知识产权人民调解组织16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两家,知识产权仲裁庭1个,实现知识产权调解组织14个县市区全覆盖;并会同市中级人民法院、济宁仲裁委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诉调、仲调对接工作机制,促进了知识产权民事纠纷诉讼与调解、仲裁之间的有效衔接,社会多元共治维权格局基本形成。

  部门区域共协同 促进保护效能大提升

  济宁市持续加强和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大力推动知识产权领域跨部门、跨区域执法协作,构建知识产权立体保护网络。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市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公安局、济宁海关、市司法局、市文旅局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实施意见》,形成集行政执法、仲裁、调解、司法衔接联动的协同保护机制,形成执法合力。

  同时,加强跨区域执法协作,积极参加晋冀鲁豫4省15市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淮河生态经济带地理标志保护联盟。在执法过程中加强案件线索的追溯和移送,办理外地移交专利纠纷案件两件,移送外地侵权假冒线索5件,深化了知识产权执法协作及资源共享。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