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近日,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三级检察机关联动,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农民画保护公益诉讼案在桦甸市人民检察院召开公开听证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市级领导、相关单位代表、农民画作者等人参加,各方围绕保护传承主题,畅谈非遗传播融合发展新思路。

据了解,2023年年初,吉林省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印发《全省公益诉讼工作要点》,明确提出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摸排工作,助力提升吉林“软实力”。桦甸市检察院在工作落实中,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桦甸农民画存在传承断代风险,在明确工作思路后,第一时间向省、市检察院作出工作汇报并得到多次指导。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指导,探索办理文物和文化遗产新领域案件,以依法履职为基本,在价值引导、文化传承、氛围营造等方面同时发力。市检察院明确指导要深化党建融合,找准农民画所具有的文化属性与党建的融通点。

听证会上,承办人检察长赵东源对案件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并针对如何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议题,提出价值引导、建立传承人培养计划、加大宣传等建议。此外,赵东源向与会人员介绍,该院以公益诉讼保护为切入点,开展民事支持起诉工作,积极帮助非遗传承人追讨劳务费,在农民画产业公司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联系点”等综合履职情况,并帮助协调在旅游企业设置农民画产品展示区。

康梅花等农民画作者介绍了桦甸农民画的获奖情况,以及传承中存在作者老龄化、作品传播力不强等问题。

各位听证员充分肯定检察机关提出的检察建议,并提出将农民画纳入本地中小学美术教学,以培养非遗传承人;利用旅游频道、短视频平台加大宣传力度的意见建议。随后,行政机关代表就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陈述意见,计划创作出与时代相结合的文旅作品,以增加创作者经济收入,并表示有信心和决心扩大本地民俗文化影响力。

桦甸市委副书记李亚南表示:“希望相关单位团结协作,持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提升农民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乡村文化名片。”

此次公开听证对如何更好地保护、推动非遗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检察机关将立足公益诉讼职能,继续守护非遗文化,通过建立传承人管理制度、扶持产业发展、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让桦甸农民画在法治土壤中蓬勃发展。(记者刘中全,见习记者张美欣)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