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利川黄连金黄名贵、莼菜幼嫩滑润、山药凝白清香……湖北省利川市地处北纬三十度,气候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培育了“利川工夫红茶”“利川黄连”“利川莼菜”等一批特色农副产品品牌。今年以来,利川市检察院聚焦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发展,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积极探索地方特色农副产品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体系先行区创建工作,通过办案、建机制、重宣传,以“四大检察”综合履职,护航地方特色农副产品健康发展。

能动办案提质效,守护农副产业健康发展

为充分发挥一体化办案优势,该院优化办案组织,抽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各部门骨干组成专业化办案团队,设置专项联络员,做到线索互移、信息共享、风险同判,实现知识产权案件“一案四查”。

刑事检察部门发现行政机关在办理农产品加工企业违规使用添加剂案件中,存在对同类案件适用不同的规定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的情形,导致处罚标准不一致,遂将案件线索移送给行政检察部门。行政检察部门调查研判后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加强管理,规范法律适用。行政机关收到检察建议后迅速行动,开展统一学习培训,全面梳理已办理的其他案件,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特色农副产品的长效发展离不开企业的良性运营。就此类涉企案件,该院注重提升办案效果,在侦查阶段提前介入开展社会调查和影响、风险研判,在办理时结合涉案企业生产经营、纳税就业、社会贡献度等情况,综合分析、系统研判发案背景、原因及涉案情节,依法妥善处理,同时适时引入企业合规考察机制,帮助企业拧紧发展“安全阀”。目前已在1件涉农副产品企业案中开展合规考察。

协同履职建机制,凝聚农副产品保护合力

今年3月,利川市检察院通过“两法衔接”平台发现一起销售假冒伪劣白酒案件线索后,第一时间组织相关单位共同分析研判,发现涉嫌犯罪后,同步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通过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提前介入该案,就证据收集、法律适用、是否符合企业合规等问题多次与侦查人员沟通。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行刑衔接”机制,可以加大区域内相关行政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有助于实现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优势互补。为凝聚本市农副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合力,该院与市文旅局、版权局等六部门会签《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意见》,统一案件移送标准和执法司法标准。截至目前,已通过“两法衔接”平台成功监督1起“行转刑”案件。

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案件常呈现出连续性和跨地区性特点,针对此现象,今年8月,利川市与枝江市两地市监局(知识产权局)、法院、检察院和公安局共同召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联席会,签订了《知识产权保护跨区域、跨部门合作协议》,确定成立合作小组,建立协商机制,在联合执法、专利保护、地理标志培育等方面展开紧密合作,推动两地涉知识产权案件“网上移送、网上办理、网上监督”。

普法宣传润心田,擦亮农副产品特色品牌

“感谢检察机关对公司的严管厚爱。通过这次上门‘体检’,我们也能够轻装上阵,更有发展信心了。”在走访某玉米加工企业时,企业负责人对检察官说道。

定期上门问需问计,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法律服务,这是该院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由高级检察官对口联系和定期走访全市规模以上地方特色农副产品相关企业,发放检企联系卡和涉法涉诉维权流程图,详细列明当企业遭遇自身权益被侵害时的具体维权手段、举报途径和案件流转程序等,当好企业的“法治参谋”。今年以来,已为企业解答涉知识产权相关问题18次,并完成对利川红产业集团的挂牌综合保护。

除了走出去,该院还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行政机关代表等走进来,共同解读该院出台的《服务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二条措施》,深入了解检察机关守护本地特色农副产品的工作成果。基于培育的“检察人在草木间”和“察源品.守乡味”工作品牌,在普法过程中创新形式,拍摄《检察人在草木间》等微视频,广泛宣传,进一步加深企业对本地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的了解。(通讯员王玲、牟丹)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