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美味又实惠,“涪陵榨菜”被大家称为“国民下饭神器”,榨菜生产企业的年产值也达到了上百亿元。这让一些犯罪分子看到了“商机”,将假冒伪劣榨菜送上消费者的餐桌。日前,重庆市涪陵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跨省特大假冒“涪陵榨菜”知名品牌商标案时,同步审查该案是否涉及刑事追诉、行政违法、民事追责、公益诉讼保护等情形,“四大检察”齐发力,做实“办案护企”、做细“知产护企”,引导“涪陵榨菜”这一老字号走上发展新路。

2022年的一天,张先生在一家早餐店吃饭时,感觉在店里吃到的“涪陵榨菜”和平时吃的味道相差甚远。带着疑惑,张先生向“涪陵榨菜”相关品牌企业举报。经鉴定,张先生吃的榨菜是假冒伪劣产品。

重庆市公安局涪陵分局接到线索后,立即从涉事早餐店入手展开调查。初步调查后得知,早餐店的这批假榨菜是老板从某网店购入的。随着深入调查,安徽省砀山县的一个制售假冒“涪陵榨菜”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经查,自2022年8月开始,该犯罪团伙通过开设地下工厂、进购半成品榨菜、定制仿造品牌包装、开设网店等方式非法牟利,为逃避侦查,还将产、储、售各环节藏匿于不同窝点。

2023年8月,公安机关将该案移送涪陵区检察院审查起诉。2023年9月,该院依法对魏某等14人提起公诉。法院审理后,以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以及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分别判处魏某等14人相应刑罚。

“‘涪陵榨菜’的传统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涪陵榨菜’本身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起案件的背后折射出的‘涪陵榨菜’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更为重要。”案件办结后,办案检察官又深入辖区41家榨菜生产加工企业、榨菜种植农户和相关行业监管部门开展调查,发现“涪陵榨菜”这个金字招牌在生产标准制定、专业技术支持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对地理标志商标授权、使用的监管力度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2023年9月,涪陵区检察院依法作出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决定,先后向负有监管责任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委发出检察建议,督促相关单位对“涪陵榨菜”地理标志进行系统性保护。

相关单位根据检察建议,围绕保护“涪陵榨菜”“FulingZhacai”“涪陵青菜头”三件地理标志商标开展专项行动,宣传“涪陵榨菜”的地理标志特点,严查商标的印制、使用、授权等重点环节。同时,各相关生产加工企业以数字化手段建立详细台账,确保产品信息可追溯,全方位保障品牌安全。

“消费者只需打开微信小程序扫一扫即可辨别‘涪陵榨菜’的真伪。”据涪陵区榨菜产业发展中心相关人员介绍,目前,利用图像识别、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的“涪陵榨菜区块链溯源与品牌保护系统”日臻成熟,仿冒的难度越来越大。

问题已整改完毕,检察保护仍在继续。今年2月,涪陵区检察院与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榨菜产业发展中心等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常态化工作联动机制,以综合履职实现对“涪陵榨菜”的全流程监管与保护。3月,该院与涪陵榨菜产业协会携手打造“企心·涪服”检察护企服务模式,融合“四大检察”职能,为企业在产销全流程及产品升级转型中提供全方位、全阶段的检察服务。(记者张博。通讯员刘开伦、赵欢)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