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4月23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以高质效知识产权检察履职 服务高水平科技创新”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了9个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厅(知识产权检察厅)副厅长刘太宗在发布会上介绍了这批案例的基本情况。

据了解,这批典型案例涉及领域广泛、类型多样,涵盖先进制造业、软件算法等高新技术领域,网络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领域,以及中医药、“特供酒”等重点民生领域。充分展现了检察机关聚焦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以高质效知识产权检察履职,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繁荣,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这批案例注重诠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价值追求,引导一线办案人员通过依法追诉追漏、开展自行补充侦查等方式,切实提升案件办理质效。例如案例五“吴某烽、石某园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中,针对涉及中医药的网络售假行为,检察机关积极开展自行补充侦查,强化电子证据的收集与审查,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侵害法益等因素准确认定罪数、适用罪名。

“四大检察”全覆盖,“一案四查”深统筹,也是这批典型案例的鲜明特征之一。(“一案四查”指在办理知识产权检察时同步审查案件中是否存在刑事、民事、行政监督、公益诉讼等问题或线索)这批典型案例包括刑事案例6个,其中侵犯商标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犯罪各2个;民事监督、行政监督和公益诉讼案例各1个,展现了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的工作成效。例如在案例二“宁波声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系列虚假诉讼监督案”中,检察机关强化虚假诉讼监督,一体履行知识产权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职能,监督纠正错误民事裁判,依法移送犯罪线索,被告人被判处刑罚。

近年来,最高检不断加强知识产权检察工作体制机制建设,数字检察战略、技术辅助办案、跨区域检察协作等机制对履职办案的支撑保障作用也在案例中得到充分展现。例如案例七“北京君某科技有限公司、孙某明、胡某伟等四人侵犯商业秘密案”中,检察机关引入技术调查官参与司法办案,由检察技术人员同步开展远程勘验工作,全面查明技术事实。(记者 张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