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2014年11月6日至今年9月底,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涉外案件(不含涉港澳台案件)14945件,占总收案量的21%,涉及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3是涉美案件,涉德和涉日案件都占1/10左右,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案件占15%。”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金山日前在召开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五年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近年来,涉外知识产权诉讼呈现一些新的变化”。王金山介绍,比如国外企业在北京互诉的情况增多,侧面反映国外主体日益重视中国市场,也体现出北京逐步成为知产保护的“优选地”。国内主体起诉国外主体的案件日益增多,说明国内主体开始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主动出击维护自身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经济逐步迈入转型发展新阶段。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杜长辉指出,2014年至今年9月底,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专利案件9279件,占收案总数的13%。前三年专利案件数量稳定在1700件左右,后两年案件数量连续上涨25%和12%。从专利类型看,涉发明专利案件占比最高,达49%;其次是实用新型专利,占25%;外观设计专利占比略低,为19%,其他类型案件(如专利代理合同纠纷)约占7%。

  据介绍,专利案件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涉网络安全、肿瘤治疗、医学造影、喷墨打印等高科技重大战略产业核心技术及新类型专利纠纷案件多,专业技术复杂,如奇虎公司等诉江民公司国内首例图形用户界面(GUI)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有着“互联网专利第一案”之称的搜狗诉百度专利侵权诉讼案、高通公司起诉涉标准必要专利系列纠纷案等一批新类型专利纠纷案件。二是标的数额巨大的案件多,审理难度较大。如苹果公司诉高通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及标准必要专利实施许可条件纠纷,索赔金额达到10亿元人民币。三是涉外公司起诉及大公司互诉案件多,社会影响较大。如韩国某公司与日本某株式会社在专利权转让合同中约定发生纠纷由我国法院管辖,一方起诉后,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依照外国法对该案进行了审理并作出判决。

  “商标案件的诉讼主体不仅涉及知名民营企业、老字号企业,而且涵盖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及商号,地域范围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占北京知产法院涉外案件总量近九成。这不仅表明外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也说明其对中国法院充分信任。”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二庭庭长张晓津称,在商标及不正当竞争案件中依法加大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力度,用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品牌商誉,遏制驰名商标及知名品牌等被恶意抢注或攀附摹仿使用。“如在耐克‘勾图形’‘蒂凡尼’‘聖闘士星矢’‘UL’等商标案中,我们通过在裁判文书中公开注册代理机构和代理人等方式,严格规制商标恶意注册行为,并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形成打击商标恶意注册的合力。”

  “‘互联网+’商业模式在各行业迅速渗透,涉及互联网的著作权纠纷总量不断攀升,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文字、网络图片等著作权纠纷对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监督庭庭长张晓霞指出,在“九层妖塔案”中明确“有损作者声誉”并非侵害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前提条件;在“首例云服务器被诉侵权案”中,结合云服务器租赁行业的技术特征、行业监管及商业伦理的要求,判定云服务器租赁服务提供者不承担责任,对云服务器租赁服务这一互联网新兴行业的发展产生关键影响;在“音乐喷泉案”中认定涉案音乐喷泉喷射效果呈现属于美术作品的保护范畴……北京知产法院正通过个案审理明确裁判标准,深入阐述法律适用规则,回应著作权司法领域中的争议难点。

  过去的五年,北京知产法院从无到有,从成立到成熟。王金山指出,“下一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将不断加强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知产审判队伍建设。进一步探索符合知识产权规律的审判方式,推进案件快速处理与精细办理机制、“速裁+多元调解”工作模式,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凸显司法主导作用,激发企业家精神,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营商环境。”(记者 陈璐)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