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近年来,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作用愈发凸显,这也对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20年12月3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应运而生。

  据悉,一年来,作为全国第四家知识产权专门法院,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06件。同时深入开展司法保护调研,探索设立司法保护联系点,为重点行业提供精准司法服务,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稳步推进知识产权审判改革创新,积极构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格局,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海南样板,逐步成为自贸港建设成果的一张靓丽名片。

  主动靠前服务 构建自贸港知识产权保护新格局

  2021年10月29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审判庭揭牌设立。这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为支持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而设立的巡回办案点。

  据了解,为聚焦重点产业需求,服务重点园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推动实行“1+5+11”机制,以1个知识产权法院为依托,在全省布局5个巡回办案点,在11个重点园区设立司法保护联系点,推行法官办案、研究、服务“三合一”模式,通过“就近服务、定期咨询、专场培训、诉调对接、强化保护”的职能定位,积极主动为南繁育种、医疗新科技、数字创意等重点企业,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基地、深海航天等重大功能平台建设提供更加精准优质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有效促进了园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升了园区企业知识产权意识。

  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审判庭、海南知识产权服务港巡回办案点以及海南生态软件园司法保护联系点、文昌国际航天城司法保护联系点、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司法保护联系点均已顺利建成运作,并已受理涉种业、可降解环保塑料、锂电池专利、计算机软件开发、药品研发等与园区企业相关的知识产权案件38件,就近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司法服务,受到企业的热烈欢迎。

  深化改革创新 探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机制

  2021年12月1日,海南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已于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

  “本院认为,张某某、苏某某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王某构成非法经营罪,均应依法予以惩处,一审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裁定准许张某某撤回上诉。”2021年9月16日,被告人张某某、苏某某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告人王某犯非法经营罪案件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二审宣判。

  作为全国四家知识产权法院中唯一具有刑事审判职能的法院,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始终将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推进刑事、民事、行政审判“三合一”改革,公开审理侵害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案件,配合海南高院出台《关于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指定管辖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范围。

  “海南省编办批复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执行部门职能。施行立审执全流程,保障诉讼临时措施等有效实施,是四个专门知识产权法院独有的,要充分发挥好,积极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财产性权益的新型执行机制。”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知识产权法院积极探索符合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规律的审理规则和裁判方式,建立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积极争取上级法院的支持,研究探索管辖涉及海南商业主体申请特定专利及植物新品种权等一审授权确权行政案件。

  “五位一体” 打造自贸港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

  近日,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联合海口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采取线上调解与线下调解相结合的方式,快速高效调解了8件侵害专利权纠纷案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2021年12月3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与海南省知识产权局等四家单位签署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合作备忘录,进一步健全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知识产权调解组织或调解员入驻调解平台,主动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对接,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探索提升海南法院化解知识产权纠纷的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目前,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已与3家知识产权调解组织签订了诉调对接协议,14名调解员入驻法院调解平台,调解成功率61.11%,多元解纷效果凸显。

  成功调解8宗专利纠纷系列案的海口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调解员林辉告诉记者:“海口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作为行业调解组织目前已纳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通过诉前委派、诉中委托多元联动的调解方式,将知识产权矛盾纠纷得到一次性圆满解决,是审判调解资源和社会调解资源相结合体现。”

  一年来,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以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构建为依托,推进一体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设,已与海口市、三亚市的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签订协同保护框架协议,着力构建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商事仲裁、多元调解、法律服务、行业自律“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重点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海口国家高新区形成一南一北“两翼齐飞”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布局。

  夯实队建 为自贸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注入新活力

  专业的司法保护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

  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成立后,着力培养精通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熟练应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的涉外法治综合型人才,筑牢知产法院健康发展根基,为自贸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注入新活力。

  2021年5月7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开幕。前来参展的国内外参展商代表,在会场入口处均会收到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工作人员递来的中英文的《消博会知识产权保护温馨提示》。在消博会期间,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设立展会司法服务联络点,组建专业审判团队,为中外参展商提供法律咨询和司法服务。

  据了解,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目前在编干警31人,其中博士2名,硕士13名、法学专业人才21名,外语专业人才3名,具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3名,全院干警平均年龄36岁,为全省最年轻的一支法院队伍。

  培养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干部队伍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的重要任务。

  通过建立年轻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考核实施细则,落实党管干部的原则,不断提高年轻干部的政治能力。积极推进学习型法院建设,通过“聆听初心”党史线上共学平台、“云周测”以考促学平台、“数字化文化墙”学习宣传平台、知产法院“海知角”学习交流平台,为年轻干警党史学习、业务交流、涉外能力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并鼓励干警将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生动实践。(记者邢东伟,通讯员崔善红)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