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11月8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召开商标行政诉讼繁简分流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商标行政纠纷繁简分流工作情况、具体举措和典型案例。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自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颁布至今,我国有效商标注册数量已超过4000万。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宋鱼水介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商标行政案件的数量已从2015年的5500余件迅速增长至2021年的1.8万余件,占该院收案总量的60%以上,占一审收案量的80%左右,年均增长率高达25%左右。其中,2021年商标申请驳回复审行政案件的收案已达10773件,2015年至2021年,年均增幅达29.4%。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立案庭庭长、综合程序委员会主任仪军表示,自2021年8月起,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积极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推进行政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的意见》,以精准回应司法需求、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为着力点,积极创新审判事务性工作诉前集约处理,细化繁简分流标准,充分运用多元解纷手段,速审程序再加速,积极应用信息化辅助手段五大举措,探索构建商标行政案件繁简分流程序,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

此次发布会还重点发布了商标行政案件繁简分流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五类具有典型意义的多元化解案例,其中包括该院首批通过委派特邀调解员引导各方当事人和解,促使纠纷诉前化解的商标行政案件,为此类案件的诉源治理提供了示范价值。

宋鱼水表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将时刻以护航创新发展为己任,通过创新完善、优化符合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规律的诉讼程序,真正实现商标行政案件的快慢分道、繁简分流,推动商标行政纠纷实质性化解,为当事人提供更加精准、有力的司法服务,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首都“四个中心”建设贡献力量。(记者 张静姝)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