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2月13日下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广州召开“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护航广东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广东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海波出席并致辞。
广东省检察院、省公安厅、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省知识产权局、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省版权局等单位代表参加。
广州实验室、鹏城实验室、华为、中兴通讯、腾讯、小鹏汽车等10家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参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吴汉东、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暨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徐瑄等专家学者出席。
五年审结知识产权案件76.14万件占全国近三分之一
据广东高院介绍,广东法院是我国知识产权审判的重要阵地和前沿窗口,近年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呈现以下特点:
案件总量大。2018年至2022年,广东法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6.91万件,审结76.14万件,占全国近三分之一,法官年均办案435件,居全国首位。
在大力推进纠纷源头治理背景下,从2021年开始,案件增量和增速趋缓,2022年收案历史性首次回落。
关键核心技术及新兴产业案件日益增多。近三年受理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3.5万件,同比增长26%,涉及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自动驾驶等“硬核”科技创新领域,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动漫游戏、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前沿领域。
涉外、涉港澳案件增长较快。近三年受理涉外案件7961件,年均增长21%;涉港澳案件3940件,年均增长32%。这反映出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衔接港澳、接轨国际的鲜明地域特色。
重大案件国际影响持续增强。不少案件涉及国际平行诉讼管辖争夺、禁诉令适用、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等涉外司法难题,裁判结果可能将影响全球行业竞争规则的制定和调整,影响到相关企业的重大经济利益和国际发展空间。
走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广东路径”
广东高院披露,近年来,广东法院紧扣“以高质量司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题,走出一条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广东路径”。
一是聚焦服务大局,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围绕国家赋予广东的重大使命任务制定行动方案,服务“双区”和“三大平台”创新发展,制定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二条意见。
服务科技自立自强。近三年审结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3.1万件。
服务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制定全国首个网络游戏领域审判指引,审理了游戏直播、人工智能作品、开源软件等领域全国首案。
坚持规范和发展并重,妥善审理平台“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案件,审结多件数据权益保护网络新型竞争案件,有力打击“网络黑灰产”。
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近三年审结涉外知识产权案件7791件,先后发布六批次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纠纷典型案例。成功调解华为诉三星案,促成中外高科技企业全球纠纷一揽子和解。
二是聚焦审判质效,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地。
重拳惩治知识产权犯罪。三年来审结知识产权刑事案件5058件,7161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其中三年以上有期徒刑973人。着重惩治侵犯企业技术秘密、假冒涉疫物资商标等犯罪行为。
加大民事侵权判赔力度。2022年全省专利案件平均判赔数额达60.2万元,相比三年前增长53.2%。
三年来判赔超1000万元有132件,判赔数额“提档升级”。格力诉奥克斯两案判赔1亿元,彰显加大赔偿强烈信号。
提升司法保护救济时效。大力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不断深化速裁快审机制,超65%案件快速便捷化解。速裁案件平均45天审结,当庭宣判率超80%,实现“简案出效率”。
制定财产保全、行为保全等工作指引,适用“先行判决+临时禁令”措施,有效避免权利人“赢了官司、输了市场”。
发挥规则引领示范作用。2案入选全国法院指导性案例,实现广东知识产权审判领域从无到有的突破。
此外,广东高院还通过聚焦改革创新,如完善专门化审判体系、健全专业化技术调查、构建多元解纷机制等举措,提升保护知识产权整体水平。
通过聚焦职能延伸,如与省市场监管局等11部门联签合作备忘录、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司法交流合作、加强司法宣传与公开等举措,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法治环境,引导保护创新理念深入人心。(记者吴笋林,赵青,通讯员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