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夕,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3日对外发布涉数据反不正当竞争十大典型案例。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批典型案例将为规范数字市场竞争行为提供有效指引,更好护航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当天,由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主办的“2023中关村知识产权论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第三庭庭长谢甄珂发布涉数据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第三庭庭长谢甄珂在论坛上发布有关案例。谢甄珂说,这批典型案例涵盖短视频抓取、微博舆情数据抓取、房源信息抓取等多种类型,涉案行为发生在数据的收集、应用、处理、交易等各个环节,与数字科技创新、数据互联互通、用户权益保护息息相关。在案件审理中,法院充分运用现行法律法规体系,准确界定应受保护的客体,合理确认数据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上可保护的竞争性权益,根据涉案数据的不同属性、特征、标准对数据分类分级,依法提供不同程度的保护。同时,在个案中明确数据抓取行为的正当性边界,进一步规制和打击账号租售等网络灰黑产业。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双玉在论坛致辞中表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将不断加强涉数字经济案件的审理,通过打造精品案例、提炼裁判规则等方式,探索与技术发展相匹配的数字治理模式,引导数字市场主体有序、诚信竞争。

“2023中关村知识产权论坛”主题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全面创新发展”。在论坛上,“中关村科学城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正式挂牌成立,北京(中关村)国际知识产权服务大厅在中关村国际孵化器、创客小镇等设立7家工作站。此外,北京(中关村)国际知识产权服务大厅在线服务平台(www.inip.org.cn)即日上线运行,将为创新主体提供更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管理、咨询和保护等专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记者 吴倩)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