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今年12月16日,广东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将迎来9周岁生日。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作为全国首批三家知识产权专门法院之一,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在服务保障科技创新方面都有哪些硬核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记者了解到,2023年,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审判质效迈上新台阶,全年共新收各类案件13046件(数据统计至11月30日),办结12600件,法官人均结案457件,同比分别增长0.5%、4.69%和8.8%;诉前成功调解案件3196件,同比增长35.14%。
办结各类专利权纠纷案件9970件
为加强各类专利成果保护,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强化行为保全、举证妨碍、惩罚性赔偿等制度适用,总结提炼司法保护规则,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破解“卡脖子”难题提供司法保障。
全面加强信息通信、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植物新品种等前沿领域、核心技术案件审判,今年以来截至11月共办结各类专利权纠纷案件9970件,同比增长72.43%。在广州晶序达公司与深圳视显公司等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件涉及液晶面板数据传输技术,在无法确定原告损失、侵权获利情况下,根据侵权规模、持续时间、专利贡献度等因素,突破法定赔偿上限作出判赔,保障科技创新发展。
办结各类商标权纠纷案件729件
依法打击商标侵权。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严惩商标攀附、仿冒搭车、恶意抢注等侵权行为,加大驰名商标、知名品牌、老字号等保护力度,今年以来截至11月共办结各类商标权纠纷案件729件,同比增长14.44%。
其中,在广州碧欧公司与广东碧鸥公司等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中,准确区分“抢注商标行为的否定性评价”和“在先使用抗辩”,有效规制商标权利滥用行为,该案入选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
依法制止不正当竞争。今年以来截至11月,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共办结各类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145件,同比增长3.57%。在广州虎牙信息公司与上海寻梦公司等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中,涉及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实名认证,首次判令网络服务平台关闭被诉店铺,主动回应新业态司法新需求。
依法保护商业秘密。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严惩各类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保护企业自主创新成果和核心竞争力,释放强化商业秘密保护的强烈信号。在日立公司等与佛山菱峰电器厂等侵害技术秘密纠纷案件中,提出实际损失、侵权获利标准优先于法定赔偿适用的裁判规则,对解决商业秘密案件中的判赔数额难题具有参考意义。
审结各类著作权纠纷案件1323件
为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全面加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等著作权保护。今年以来截至11月共审结各类著作权纠纷案件1323件,同比下降73.87%。在涉金庸作品的“国内同人作品第一案”中,认定人物群像受著作权法保护,并在全面赔偿或支付经济补偿等替代性措施前提下,创造性不判决停止侵权行为,为作品二次创作提供法治探索。
同时,加强新领域著作权保护。广州知识产权法院重视网络直播、动漫游戏等新领域著作权保护,厘清著作权归属认定与保护规则,更好服务保障广东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技术调查室共受理案件1150件
为促进审判质效提升,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探索一审速裁示范团队建设,强化智能辅助系统运用。今年以来截至11月共审结一审速裁案件1486件,同比增长78.39%。不断健全“技术调查官+技术顾问+技术专家”多元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制定技术调查技术比对规范等规定,优化流程、分类处理,发挥技术调查官联席会议作用,积极运用技术调查实验室。今年以来截至11月,技术调查室共受理案件1150件,同比增长23.26%。(记者 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