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自2014年11月至2024年10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共审理涉外知识产权案件36201件,涉外案件占该院受理案件总量的17.92%,当事人遍布全球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记者6日从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2014年11月6日,作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专门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正式成立。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在11月6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切实发挥知识产权审判激励创新、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等作用,努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她表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探索建立涉外送达新机制,将商标行政程序中涉外主体代理人明确作为可接受诉讼文件送达的“业务代办人”。该机制施行以来,涉外主体一次性送达成功率达94%,单次涉外送达平均时长由143天缩短至65天,涉外送达效率明显提升。

当天发布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十年审判工作白皮书(2014-2024)》显示,针对外国当事人在中国法院参加诉讼的实际需求,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总结涉外案件主体手续审查经验,以中英文编写发布了涉及18个主要国家的《涉外案件主体资格证明文件办理参考》,为涉外主体办理主体资格证明文件提供明确指引。

白皮书指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国内外主体,积极履行国际条约义务,妥善处理了“司美格鲁肽”药品专利无效行政案等一批与国际贸易有关的重大知识产权纠纷,受到国内外当事人的广泛认可。

根据白皮书,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将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并维护、发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既有知识产权规则体系,依法妥善适用国际规则,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领域提供有力的司法保护。(记者 陈杭)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