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要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产业。贵州贵阳知识产权法庭集中管辖全省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知识产权案件,法庭成立以来,在数字经济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积极探索,奋力做实为服务大局。
一是优化数字经济法治环境
研究出台18项服务数字经济发展重点举措,着力加强数据权益和个人信息司法保护、依法促进数字产业发展、助力完善数字治理体系,服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法庭自2024年7月成立以来,坚持平等保护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以创新的方式保护创新,推动全市法院依法审理涉计算机软件权属、侵权及相关技术合同纠纷等案件513件,结案标的额1.03亿元; 依法审理相关著作权等案件808件,促进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商业秘密、商业标识保护,依法处理商标、字号、域名等权利冲突,审理相关案件371件; 依法审理不正当竞争等案件37件,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数字经济市场环境; 依法惩治数字经济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审理涉及网络游戏、电子书籍、注册商标等利用网络实施侵犯著作权、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等知识产权犯罪案件35件79人,有效发挥刑罚惩治和震慑功能,维护数字经济繁荣发展。同时,推动在贵安新区设立“大数据科创城人民法庭”,赋能新区高质量发展。
二是持续构建协同保护格局
与省知识产权局合作共建数据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实践基地,强化数据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在某数据公司诉某网络公司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案中,明确企业在参与信息化建设中,对其采集、汇聚、接触、持有的承载个人信息或影响公共安全的公共数据,负有风险防范和安全保护义务,通过该案树立维护数据安全的司法裁判导向。同时,深入推进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的常态联络、多元解纷、线索移交、共建互享和普法宣传“五机制”,深化与贵阳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动,在某被告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案件中,在作出刑事判决以后,将涉案企业推送给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实现协同保护效果。积极发挥南明法院“大数据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点”等工作站点的作用,建立大数据企业名录,将65家规模以上大数据企业纳入名录范围,做实数字经济领域知识产权矛盾纠纷的前端化解。
三是完善知识产权审判机制
强化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案例、重大疑难和前沿问题的研究,推动完善数字经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规则。深入推进民事、行政和刑事审判“三合一”改革,确保裁判结果协调统一。强化数字赋能,深入推进全流程网上办案和电子卷宗单套制归档改革,依托数字法院建设优化精审、快审、速裁模式,努力缩短解纷周期。不断健全以技术调查官制度为基础,技术咨询专家、技术鉴定人员和专业型人民陪审员参与诉讼的多元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已公开选任技术调查官及技术咨询专家89名,增强涉及新业态数字技术事实认定的中立性、客观性和科学性,提高司法公信力。优化调整全市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布局,适当增加部分主城区法院作为具有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积极回应市场主体日益增长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需求,不断提升知识产权纠纷的诉讼服务品质,以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