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秘密保护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因此,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好商业秘密成为目前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部原部长吕薇就此问题提交了“加快制定出台商业秘密保护条例”的建议。

“我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保护知识产权是一个鼓励创新的重要制度。从调查统计结果看,商业秘密是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形式,如在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式中,商业秘密保护居首位,甚至高于专利和商标等保护形式。”她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她认为,从国际形势来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多边和双边贸易协议中的重要内容,商业秘密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要。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遇到的各类商业秘密案件也在不断增加。

她介绍,根据国际经验,商业秘密立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独的商业秘密保护立法,比如欧美等国家,近些年加快了商业秘密保护的统一立法。另一种是分散立法,比如日本的商业秘密保护是在反不正当竞争法里,但近些年也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和商业秘密保护法》,突出了商业秘密保护的内容。

在她看来,目前我国在商业秘密的保护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法制环境亟待改善,“现在国内商业秘密保护条文分散在不同的法律法规中,涉及到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刑法等多部法律法规,比较分散。同时也涉及到法律之间的协调性问题,比如执法认定标准、处罚力度不一致等。所以,作为企业来讲,很难弄清楚这么多法律条文。”她说。

同时,我国许多企业缺乏商业秘密风险防范意识。“商业秘密保护有一套程序,需要在企业内部执行。一般企业缺乏必要的商业秘密保护知识和能力,也缺乏规范的保护标准和程序,甚至不知道怎么去保护。”她说道。

因此,吕薇认为有必要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条例”,这既符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保护我国企业创新的需要,又符合全球知识产权活动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国际规则变化趋势。

她在建议中提出,一是进一步明确商业秘密保护的范围,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标准,给予企业明确具体的商业秘密的管理指引。二是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商业秘密行政执法案件中的相关程序,明确现行与商业秘密有关的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关系。三是进一步细化商业秘密处罚标准。四是加强培训和宣传,要加强对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人员培训,提高企业和社会保护商业秘密的意识。让企业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五是要加强部门的协调。

“比如市场监管部门和最高人民法院,一个是行政执法,一个是司法审判,相互之间要加强联动,加强配合,保证政策的一致性、可衔接性。”她补充道。

此外,她还建议,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援助体系。“我国有很多中小企业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差,经验也不足,需要有法律援助体系来帮助他们。”她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