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1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校名简称和注册商标被冒用的郑重声明,称在开曼群岛注册的一家名为“中国科大教育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使用“中国科大”校名简称和注册商标作为其企业字号。该公司以民办高校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教学运营业务为主营业务,于1月26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主板上市申请。

  “中国科大”“中科大”“科大”,这些都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名简称,同时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注册商标。这家企业打着“中国科大”旗号堂而皇之地上市,明摆着是要搭科大的便车,想让公众以为自己和中国科大存在某种关系,有利于自己的招生业务和上市股价。

  高校名称是含金量极高的无形资产,不能任由无良商人打擦边球冒用。然而近年来,高校校名简称被无关企业冒用的事情频频发生。可令人惊讶的是,此类事情,哪怕人人都知道冒用的事实,却不是所有高校的维权官司都能打赢。高校维权在法律层面,不得不面对保护机制不健全的事实。这也是此类冒名行为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企业冒用高校的校名简称,侵犯了高校的名称权。问题在于,高校进行法人登记时登记的是全称。在现实中,校名简称虽然更知名,也更容易被识记,但毕竟不能直接等同于全称,因而有擦边球可打。此前,厦门大学起诉上海厦大房地产公司的官司,之所以没能打赢,就因为法院认为,厦大房产公司使用“厦大”名称并未侵害厦门大学的名称权。

  擅自使用他人名称,也可能对市场主体及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产生混淆和误认,构成不正当竞争。问题在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适用于企业之间,高校不是企业,是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法人,提起反不正当竞争之诉,可能面临原告主体不适格的问题。

  正因为有这些麻烦,很多高校为了保护校名不被冒用,纷纷将校名、校徽、标识等进行了商标注册。企业冒用校名,高校可凭商标侵权起诉。但这也很难解决所有问题:一是商标注册可能不够全面,总会留下冒用机会;二是商标保护有类别和地域限制,超出类别就不受保护,而注册类别越多,成本也会越高。

  具体到这次中国科大校名被冒用事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注册了“中国科大”商标,冒用者也同属教育类别,维权胜诉率较高。可换个角度想,一家堂而皇之准备上市的企业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法务团队,为什么存在如此明显的侵权行为,依然敢于上市?是不是像厦大维权失败之类的案例,鼓舞了冒用者的勇气?

  如何才能更好保护高校校名?早有专家提出,应将高校校名视为诸如大型公益活动标志等“特殊标志”予以保护。面对高校校名的保护困境,立法部门有必要进行研究,堵住冒用漏洞,严惩冒用行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